時間:2024-05-13
大象傳64句皆可作為名句:1.天行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2.地勢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3.云雷,屯。君子以經綸以經綸。4.山下出泉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行育德。5.云上于天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食宴樂。 6.天與水違行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事謀始。7.地中有水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民畜眾。8.地上有水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建萬國,親諸侯親諸侯。9.風行天上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10.上天下澤.子以辨上下辨上下,定民志. 11.天地交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地之宜,以左右民.12.天地不交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德辟難,不可榮以.13.天與火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14.火在天上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惡揚善,順天休命.15.地中有山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多益寡,稱物平施物平施。16.雷出地奮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之上帝,以配祖考.17.澤中有雷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入宴息。18.山下有風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民育德。19.澤上有地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思無窮,容保民無疆民無疆。 20.風行地上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21.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罰敕法。 22.山下有火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明庶政,無敢折獄敢折獄。23.山附于地附于地,剝。上以厚下安宅下安宅。24.雷在地中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日閉關,商旅不行旅不行,后不省方不省方。 25.天下雷行物與行物與,無妄。先王以茂王以茂,對時育萬物育萬物。26.天在山中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言往行,以畜其德畜其德。 27.山下有雷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食。 28.澤滅木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立不懼,遁世無悶世無悶。29.水洊至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常德行,習教事習教事。 30.明兩作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于四方。 31.山上有澤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虛受人。32.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不易方。 33.天下有山下有山,遁。君子以遠小人遠小人,不惡而嚴惡而嚴。34.雷在天上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禮弗履。35. 明出地上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昭明德。36.明入地中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晦而明。 37.風自火出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行有恒。38.上火下澤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同而異。39.山上有水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身修德。40.雷雨作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過宥罪。 41.山下有澤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忿窒欲。42.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善則遷,有過則改過則改。43.澤上于天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祿及下,居德則忌德則忌。44.天下有風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誥四方。45.澤上于地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除戎器,戒不虞戒不虞。46.地中升木中升木,升。君子以順德以順德,積小以高大以高大。47.澤無水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命遂志。48.木上有水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民勸相。49.澤中有火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歷明時。50.木上有火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位凝命。51.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懼修省。 52.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出其位。53.山上有木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德善俗。 54.澤中有雷中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終知敝。 55.雷電皆至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獄致刑。 56.山上有火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慎用刑,而不留獄不留獄。 57.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命行事。58.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友講習。59.風行水上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享于帝,立廟。 60.澤上有水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制數度,議德行議德行。 61.澤上有風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獄緩死。 62.山上有雷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過乎恭,喪過乎哀過乎哀,用過乎儉過乎儉。63.水在火上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預防之。64.火在水上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物居方。 另外收集15句1、上九,亢龍有悔龍有悔。2、積善之家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善之家,必有余殃有余殃。《文言.坤》3、善不積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以滅身。《易傳.系辭下》4、易,窮則窮窮則窮,變則通變則通,通則久通則久。《系辭.下》5、《易》之為書也不可遠不可遠,為道也屢遷也屢遷,變動不居動不居,周流六虛流六虛,上下無常下無常,剛柔相易柔相易,不可為典要為典要,唯變所適變所適。《系辭.下》6、一陰一陽之謂道之謂道。《系辭.上》7、立天之道曰陰與陽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仁與義。《說卦》8、君子學以聚之以聚之,問以辯之以辯之,寬以居之以居之,仁以行之以行之。《文言。乾》9、居上位而不驕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而不憂。《乾卦·彖傳》10、仁者見之謂之仁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謂之智。《周易·系辭上》11、物以類聚以類聚,人以群分以群分。《易經系辭上》12、天與火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辯物族辯物。13、勞謙君子謙君子,萬民服也民服也。14、同聲相應聲相應,同氣相求氣相求,水流濕水流濕,火就燥火就燥,云從龍云從龍,風從虎風從虎,各從其類也其類也。15、居上位而不驕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而不憂。故乾坤因其時而惕時而惕,雖危無咎矣無咎矣。
路是自己選擇的選擇的,不是別人算出來的出來的。
哈哈。
易經是科學是科學,是打開宇宙奧秘的一把鑰匙把鑰匙。
理,是象和數結合起來的一種規律種規律。
要后悔在先悔在先,不要后悔在后悔在后。
世上所有上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有陰陽所產生的產生的。
很多還是要自己去慢慢領悟慢領悟,我也只看了一/二集,看的不多的不多。兄弟覺的不夠的話自己慢慢進去領悟去領悟。謝謝。
1、君子以果行育德行育德。
君子必須行動果斷動果斷,才能培養出良好的品德的品德。
2、地勢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德載物。
譯文:坤象征大地征大地,君子應效法大地法大地,胸懷寬廣懷寬廣,包容萬物容萬物。
3、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畜其德。
譯文:君子效法這一精神一精神,應當努力更多地學習領會前代圣人君子的言論和行為和行為,以此充實自己實自己,培養美好的品德和積聚廣博的知識的知識。
4、見險而能止而能止,智矣哉智矣哉。
譯文:見到危險而能停止冒險止冒險,明智呵明智呵!蹇,“利于西南”,前往可得中道得中道。
5、不易乎世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則行之,憂則違之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不可拔。
譯文:操行堅定不為世風所轉移所轉移,不求虛名求虛名,隱居避世而沒有苦悶有苦悶,言行不為世人所賞識而沒有煩惱有煩惱。樂意的事就施行它施行它,憂患的事就避開它避開它,堅定而不可動搖可動搖。
第一集:何謂易經
1.人有三圣,世有三古.
2.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呂氏春秋》
3.宇宙密碼的三把鑰匙:伏羲八卦;文王六十四卦;孔子《十翼》.
4.學習《易經》的意義:
一、可以糾正很多似是而非的觀念.
二、易經有神秘性道德性.
三、求同存異.
第二集:何謂陰陽
5.白天為陽,晚上為陰;天為陽,地為陰;男為陽,女為陰.手心是陽,手背是陰;右手是陽,左手是陰;大拇指為陽,其他四個手指為陰;陽是奇數,陰是偶數;頭是陽,腳是陰;陰陽是相對的,是不斷變化的,是不可分割的.
6.有真就有假,有假就有真,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就是陰陽.
7.大拇指為陽,但是有兩節,陽中有陰;其余四指為陰,但是有三節,陰中有陽.
8.柔中有剛,剛柔并濟.
9.只要順乎自然,你不必那么操心,不必那么忙碌,你身心都很健康,你會過好日子,這就是《易經》.
10.人的兩只手一共有二十八個節,天上有28星宿,都在你掌握之中.
11.學易經,先學道理,把道理搞通了,就不會走火入魔,就不會被人家欺騙,就不會上當吃虧.
12.中國人是世界上唯一同時講兩句話的人.例如:不以成敗論英雄;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禮讓為先;當仁不讓.
13.陰陽的三個重點:1)陰陽是相對的;2)陰陽會變動;3)陰陽合一.
14.“我親眼看到我才相信”這句話是不對的,因為人的眼睛能看到的非常非常有限.
15.做人,不可以圓滑,但一定要圓通.
16.陽代表一種理想,陰就是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把它兌現,去把它實踐出來.
17.天底下的變化就是一個陽一個陰,陰陽到底是一還是二?中國人的答案是:亦一亦二.一分為二,二合為一.合一是指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18.陰陽就是一體兩面,如影隨形.
19.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20.中國人之所以叫中國,就是因為他一定要中,而中就是太極.太極是萬事萬物的總源頭.
21.孔子說“吾道以一貫之”,這里的“一”就是中、就是仁、就是太極.
22.一陰一陽就叫中、就叫仁、就叫太極.
23.仁是最核心的東西,天地萬物都有仁.
金天宇
大象傳64句皆可作為名句:1.天行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2.地勢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3.云雷,屯。君子以經綸以經綸。4.山下出泉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行育德。5.云上于天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食宴樂。 6.天與水違行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事謀始。7.地中有水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民畜眾。8.地上有水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建萬國,親諸侯親諸侯。9.風行天上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10.上天下澤.子以辨上下辨上下,定民志. 11.天地交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地之宜,以左右民.12.天地不交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德辟難,不可榮以.13.天與火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14.火在天上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惡揚善,順天休命.15.地中有山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多益寡,稱物平施物平施。16.雷出地奮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之上帝,以配祖考.17.澤中有雷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入宴息。18.山下有風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民育德。19.澤上有地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思無窮,容保民無疆民無疆。 20.風行地上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21.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罰敕法。 22.山下有火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明庶政,無敢折獄敢折獄。23.山附于地附于地,剝。上以厚下安宅下安宅。24.雷在地中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日閉關,商旅不行旅不行,后不省方不省方。 25.天下雷行物與行物與,無妄。先王以茂王以茂,對時育萬物育萬物。26.天在山中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言往行,以畜其德畜其德。 27.山下有雷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食。 28.澤滅木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立不懼,遁世無悶世無悶。29.水洊至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常德行,習教事習教事。 30.明兩作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于四方。 31.山上有澤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虛受人。32.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不易方。 33.天下有山下有山,遁。君子以遠小人遠小人,不惡而嚴惡而嚴。34.雷在天上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禮弗履。35. 明出地上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昭明德。36.明入地中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晦而明。 37.風自火出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行有恒。38.上火下澤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同而異。39.山上有水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身修德。40.雷雨作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過宥罪。 41.山下有澤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忿窒欲。42.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善則遷,有過則改過則改。43.澤上于天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祿及下,居德則忌德則忌。44.天下有風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誥四方。45.澤上于地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除戎器,戒不虞戒不虞。46.地中升木中升木,升。君子以順德以順德,積小以高大以高大。47.澤無水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命遂志。48.木上有水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民勸相。49.澤中有火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歷明時。50.木上有火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位凝命。51.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懼修省。 52.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出其位。53.山上有木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德善俗。 54.澤中有雷中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終知敝。 55.雷電皆至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獄致刑。 56.山上有火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慎用刑,而不留獄不留獄。 57.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命行事。58.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友講習。59.風行水上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享于帝,立廟。 60.澤上有水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制數度,議德行議德行。 61.澤上有風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獄緩死。 62.山上有雷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過乎恭,喪過乎哀過乎哀,用過乎儉過乎儉。63.水在火上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預防之。64.火在水上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物居方。 另外收集15句1、上九,亢龍有悔龍有悔。2、積善之家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善之家,必有余殃有余殃。《文言.坤》3、善不積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以滅身。《易傳.系辭下》4、易,窮則窮窮則窮,變則通變則通,通則久通則久。《系辭.下》5、《易》之為書也不可遠不可遠,為道也屢遷也屢遷,變動不居動不居,周流六虛流六虛,上下無常下無常,剛柔相易柔相易,不可為典要為典要,唯變所適變所適。《系辭.下》6、一陰一陽之謂道之謂道。《系辭.上》7、立天之道曰陰與陽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仁與義。《說卦》8、君子學以聚之以聚之,問以辯之以辯之,寬以居之以居之,仁以行之以行之。《文言。乾》9、居上位而不驕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而不憂。《乾卦·彖傳》10、仁者見之謂之仁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謂之智。《周易·系辭上》11、物以類聚以類聚,人以群分以群分。《易經系辭上》12、天與火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辯物族辯物。13、勞謙君子謙君子,萬民服也民服也。14、同聲相應聲相應,同氣相求氣相求,水流濕水流濕,火就燥火就燥,云從龍云從龍,風從虎風從虎,各從其類也其類也。15、居上位而不驕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而不憂。故乾坤因其時而惕時而惕,雖危無咎矣無咎矣。
摩羯座是最優秀能力最強的星座的星座,都說摩羯座發脾氣像火山爆發一樣發一樣,摩羯座是這樣嗎這樣嗎?
?摩羯座的人有超強的忍耐心忍耐心,很難發脾氣,碰到普通的生氣點也會釋然會釋然,但是她們的忍耐也是有底線的底線的,一旦碰到底線到底線,她們就會像是沉睡了很久的火山一樣爆發樣爆發,發泄自己的情緒的情緒,在他們無比憤怒的時候的時候,她們往往會像火山一樣噴發樣噴發,發出自己的巖漿的巖漿。
但是摩羯座也是很有理性的理性的,她們基本上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的情緒,她們可以在十分憤怒的時候向人傾訴。同時摩羯座很重視和家人之間的感情的感情。所以,在他們無比憤怒的時候的時候,她們基本上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的情緒,找朋友或者家人傾訴人傾訴,然后事情基本上可以得到解決到解決。
但是這并不代表可以招惹摩羯座摩羯座,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大概說的就是摩羯座吧,不要試著惹怒一個脾氣很好的摩羯座摩羯座,否則后果會很嚴重很嚴重。他可以是好好先生好先生,但并不是病貓是病貓,所以不要隨意惹怒摩羯座摩羯座,火山噴發的場景的場景,不是人人都能“活著”看到的看到的,善待摩羯座的朋友的朋友,她們的好脾氣好脾氣,可以幫他們得到很多的朋友的朋友,但是它仍然是一座活火山活火山,依然有爆發的危險的危險。
不說話不說話,冷戰
我是摩羯座
看了你的介紹我想紹我想,你男朋友跟我性格是差不多的不多的。
摩羯座人性格其實比較內向較內向,不善言表善言表。很多東西會放在心里而很難表現出來現出來。
有一句話形容我的容我的,我感覺也同樣適用于樓主的男朋友------你像一塊冰冷的石頭的石頭,如果放在手心里一直捂著直捂著,會熱到滾燙到滾燙,但是一旦稍不留神不留神,離開了手心便會以更快的速度冰冷下來冷下來。
一句話一句話,想要跟摩羯座的男生戀愛生戀愛,一定不要計較誰付出的多付出的少出的少,只要你無私的獻出自己的愛己的愛,他便會為你付出更多出更多。
也許每個人的性格會稍有不同有不同,但是,我經歷過兩個過兩個,摩羯座男羯座男,都是這樣的這樣的。
希望樓主能訂浮斥簧儷毫籌桐船昆自己選擇好自己將來的對待方式待方式。
摩羯座男生在吵架的時候善于冷處理冷處理,而且摩羯座男生脾氣很大氣很大。需要隨時防止他發脾氣發脾氣。無論男女論男女,只要是摩羯座摩羯座,就注定是珍貴的珍貴的,沉默的沉默的,沉默的沉默的。當伴侶和摩羯座吵架的時候的時候,他們真的像一塊石頭塊石頭,對著死人一言不發言不發,就像被石頭打了一拳了一拳,把自己打死了打死了,而那個臭石頭還無辜還無辜,好像那里什么都沒發生過發生過。你要知道摩羯座的脾氣真的是男人秀的人秀的,有些事情你需要主動要主動。
比如吵架的時候你連續批評他批評他,他會覺得自己被教訓了教訓了。這個時候他會沉默會沉默。如果吵架的時候能稍微冷靜一下靜一下,不要沖動要沖動,屏住呼吸告訴他告訴他,遇到這樣的事情你覺得應該怎么做怎么做,我覺得這不太合理太合理,所以他們可能會接受你的分析的分析,開始說出當時的想法的想法,可能他們一時沖動時沖動。摩羯座能咬著牙忍著就永遠不會發脾氣發脾氣,但一旦發脾氣就會大聲說話聲說話,這意味著他能控制局面制局面。
吵架之后架之后,你之前欠他的會連本帶利的還回來還回來。沒有感情的流露的流露,也沒有解脫的可能的可能。除非他發現你又站在另一個高度個高度,否則你會再次主導關系導關系,他們會很快恢復對方的隱忍的隱忍。摩羯座男人是個標準的討厭鬼討厭鬼。即使他再生氣再生氣,他看起來也很好也很好。當你發現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復一個觀點時觀點時,說明他有一定的堅持性堅持性,所以永遠不要和他爭論他爭論,雖然他表面上沒有那么生氣么生氣。
其實他的心早在即將爆發的火山的火山,就像暴風雨前的寧靜的寧靜。如果你還不夠了解夠了解,還堅持讓他聽你的聽你的,服從你服從你,一旦火山爆發山爆發,后果不堪設想堪設想。不管你們選擇什么星座走在一起在一起,都會幸福會幸福,難免會吵架會吵架。如果每天都是安靜無聲靜無聲,你就不想活了想活了。每一次吵架次吵架,也是兩個人互相融合交流感情的過程的過程,讓彼此更了解對方的需求的需求,學會包容會包容。一切都會過去的過去的。
我也是魔蝎座的男孩的男孩,我覺得你說的男主人和我有點像我也很被動很被動,也是愛理不理的不理的,但是有時候有很主動很主動,屬于那種雙重性格吧性格吧,想試探魔蝎座人蝎座人,最簡單的辦法的辦法,欲擒故縱一試一個準一個準,最后告訴你告訴你,他一直知道你喜歡他喜歡他,故意擺出很酷的樣子的樣子,就在等著你追他你追他,當你突然停下來的時候的時候,他就急了就急了,反過來追你來追你,魔蝎座大部分人都這樣都這樣,希望可以幫到你幫到你,
摩羯座男生吵架時擅長冷處理冷處理,而且摩羯座的男生脾氣很大氣很大,需要隨時預防他的脾氣的脾氣。
不管是男女是男女,只要是摩羯座摩羯座,就注定了他們的惜字如金、沉默寡言、一聲不吭聲不吭。當伴侶與摩羯座吵架的時候的時候,他們真的像一塊石頭一樣頭一樣,一聲不吭氣死人氣死人,就好像一拳打在石頭上石頭上,自己疼死了疼死了,而那塊臭石頭還是無辜的在那里好像什么也沒有發生過發生過。
要知道摩羯的性子真的是悶騷的悶騷的,一些事都需要你主動你主動,比如吵架的時候如果你一個勁兒的數落他數落他,那他會覺得是在被教訓被教訓,此時便會沉默會沉默。
如果你在吵架的時候你能稍微安靜下來不要沖動要沖動,憋著氣跟他說跟他說,你覺得遇到這種事要怎么做怎么做?我覺得這樣做不是很合理很合理,那么他們可能會接受你這樣的分析開始述說自己當時是怎么想的么想的,可能是一時也沖動了沖動了。
摩羯座平常一副忍氣吞聲狀時候能夠咬牙忍一定忍的就絕不率性發脾氣發脾氣,可是一旦他們發脾氣了就會大聲說話聲說話,這表示他們已經可以控制局面了局面了。
吵架之后你以前欠他的一定會連本帶利跟你一起索還起索還,沒有情面可講并且沒有緩解的可能的可能,除非他發現你又站在另一個高度上了度上了,由你再度領軍二人關系了關系了,他們才會趕快恢復隱忍的另一面另一面。
摩羯座男人是標準的悶葫蘆悶葫蘆,就算他再生氣看起來都還好都還好,當你發現他一再重復一個觀點時觀點時,代表他有一定的堅持的堅持,所以絕對不要和他爭和他爭,雖然從表面上看來沒有那么生氣么生氣。
其實他心中早如即將爆發的火山一樣山一樣,就像是暴風雨前的寧靜一樣;如果你還是不識相堅持要他聽你的話順從你的意思的意思,一旦火山爆發后果就會不堪設想堪設想。
內容導航:
我的兒子今年5歲半了,名字叫朱晨曦,屬蛇,2001年農歷2月27日生。現在想... 夢溪筆談 起名字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夢溪筆談---種世衡部分的譯文 取個好聽的古代名字 古代名字 Q1:我的兒子今年5歲半了,名字叫朱晨曦,屬蛇,2001年農歷2月27日生。現在想...
你提供的生辰不詳辰不詳,缺了出生的時間的時間。所以無法排八字來起字來起。不考慮八字給你起了兩個
朱耿綸 <不考慮五行>
筆劃數為:6、10、14
天格、人格、地格、外格、總格的數理是:7、16、24、15、30
天格7,五行屬【金】。“天→人→地”=【金→土→火】,三才之氣通順氣通順。
人格16的靈義:[厚重]厚重載德重載德,安富尊榮富尊榮,財官雙美官雙美,功成名就成名就。 (吉)
地格24的靈義:[掘藏得金]家門余慶門余慶,金錢豐盈錢豐盈,白手成家手成家,財源廣進源廣進。 (吉)
外格15的靈義:[福壽]福壽圓滿壽圓滿,富貴榮譽貴榮譽,涵養雅量養雅量,德高望重高望重。 (吉)
總格30的靈義:[非運]沉浮不定浮不定,兇吉難變吉難變,若明若暗明若暗,大成大敗成大敗。 (半吉)
天格與人格的關系影響人的【成功運】,本名中,天格為【金】,人格為【土】,兩者相【生】,其誘導意義為:成功順利功順利,能平安順利地達到目的到目的。 (吉)
人格與地格的關系影響人的【基礎運】,本名中,人格為【土】,地格為【火】,兩者相【生】,其誘導意義為:安定,能避開災害開災害,能獲得意外進展外進展。 (吉)
綜上所述上所述,本名三才的誘導作用是:可得意外成功發展功發展,名利雙收利雙收,境遇穩固遇穩固,惟因數理欠佳理欠佳,易患腦溢血或其他疾病他疾病。 (半吉)
人格與外格的關系主要影響人的【性格】,本名中,人格【16】,外格【15】,其誘導意義為:誠實憨厚實憨厚,言行深慎行深慎,觀念性強念性強,木訥保守訥保守,缺乏果斷乏果斷。數不吉者易患胃、腹之疾腹之疾。 (吉)
★補充:
人格數16有以下誘導作用: “多錢財多富貴“ “智仁勇德全備、領導眾人“。
地格數24有以下誘導作用: “多錢財多富貴“。
【卦象分析*此項僅作參考】~【地水師】~【吉】
希望: 初時期初時期,有艱難有艱難,多努力多努力,可如愿可如愿。
學業: 可以得可以得,好成績好成績,只不過只不過,莫大意莫大意。
事業: 目標大目標大,有辛勞有辛勞,能育人能育人,能領導能領導。
財運: 一時間一時間,難如愿難如愿,慢慢來慢慢來,倒可觀倒可觀。
婚姻: 戀愛上戀愛上,多情人多情人,結合后結合后,怕糾紛怕糾紛。
疾病: 可全愈可全愈,怕復發怕復發,要良師要良師,要良法要良法。
訴訟: 有訴訟有訴訟,易擴大易擴大,有理據有理據,不可怕不可怕。
旅行: 去旅行去旅行,不太順不太順,若勉強若勉強,太費心太費心。
朱昱樂 <不考慮五行>
筆劃數為:6、9、15
天格、人格、地格、外格、總格的數理是:7、15、24、16、30
天格7,五行屬【金】。“天→人→地”=【金→土→火】,三才之氣通順氣通順。
人格15的靈義:[福壽]福壽圓滿壽圓滿,富貴榮譽貴榮譽,涵養雅量養雅量,德高望重高望重。 (吉)
地格24的靈義:[掘藏得金]家門余慶門余慶,金錢豐盈錢豐盈,白手成家手成家,財源廣進源廣進。 (吉)
外格16的靈義:[厚重]厚重載德重載德,安富尊榮富尊榮,財官雙美官雙美,功成名就成名就。 (吉)
總格30的靈義:[非運]沉浮不定浮不定,兇吉難變吉難變,若明若暗明若暗,大成大敗成大敗。 (半吉)
天格與人格的關系影響人的【成功運】,本名中,天格為【金】,人格為【土】,兩者相【生】,其誘導意義為:成功順利功順利,能平安順利地達到目的到目的。 (吉)
人格與地格的關系影響人的【基礎運】,本名中,人格為【土】,地格為【火】,兩者相【生】,其誘導意義為:安定,能避開災害開災害,能獲得意外進展外進展。 (吉)
綜上所述上所述,本名三才的誘導作用是:可得意外成功發展功發展,名利雙收利雙收,境遇穩固遇穩固,惟因數理欠佳理欠佳,易患腦溢血或其他疾病他疾病。 (半吉)
人格與外格的關系主要影響人的【性格】,本名中,人格【15】,外格【16】,其誘導意義為:有度量有度量,逢事缺乏決斷力決斷力,易熱易冷熱易冷,做事半徒而廢徒而廢。如能克服上述缺點述缺點,則可發達成功達成功。大多有皮膚病皮膚病。 (吉)
★補充:
人格數15有以下誘導作用: “多錢財多富貴“。
地格數24有以下誘導作用: “多錢財多富貴“。
【卦象分析*此項僅作參考】~【地水師】~【吉】
希望: 初時期初時期,有艱難有艱難,多努力多努力,可如愿可如愿。
學業: 可以得可以得,好成績好成績,只不過只不過,莫大意莫大意。
事業: 目標大目標大,有辛勞有辛勞,能育人能育人,能領導能領導。
財運: 一時間一時間,難如愿難如愿,慢慢來慢慢來,倒可觀倒可觀。
婚姻: 戀愛上戀愛上,多情人多情人,結合后結合后,怕糾紛怕糾紛。
疾病: 可全愈可全愈,怕復發怕復發,要良師要良師,要良法要良法。
訴訟: 有訴訟有訴訟,易擴大易擴大,有理據有理據,不可怕不可怕。
旅行: 去旅行去旅行,不太順不太順,若勉強若勉強,太費心太費心。Q2:夢溪筆談
卷一 故事一
上親郊郊廟郊郊廟,冊文皆曰“恭薦歳事”。先景靈宮景靈宮,謂之“朝獻”;次太廟次太廟,謂之
“朝饗”;末乃有事于南郊于南郊。予集《郊式》時,曾預討論預討論,常疑其次序其次序,若先為尊先為尊,則
效不應在廟后;若后為尊后為尊,則景靈宮不應在太廟之先廟之先。求共所從來所從來,蓋有所因有所因。按唐故
事,凡有事地上帝地上帝,則百神皆預遣使祭告使祭告,唯太清宮、太廟則皇帝親行帝親行。其冊祝皆曰
“取某月某日有事于某所于某所,不敢不告敢不告。”宮、廟謂之“奏告”,余皆謂之“祭告”。唯
有事于南郊于南郊,方為“正祠”。至天寶九載寶九載,乃下詔曰:“‘告’者,上告下之詞下之詞。今后
太清宮宜稱‘朝獻’,太廟稱‘朝饗’。”自此遂失“奏告”之名,冊文皆為“正祠”。
正衙法座衙法座,香木為之木為之,加金飾加金飾,四足,墮角,其前小偃前小偃,織藤冒之藤冒之。每車駕出幸駕出幸,
則使老內臣馬上抱之上抱之,曰“駕頭”。輦后曲蓋謂之“筤”。兩扇夾心扇夾心,通謂之“扇筤”。
皆繡,亦有銷金者銷金者,即古之華蓋也華蓋也。
唐翰林院在禁中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鑾殿皆在其間在其間。應供奉之人奉之人,
自學士已下士已下,工伎群官司隸籍其間者其間者,皆稱翰林稱翰林,如今之翰林醫官、翰林待詔之類是也類是也。
唯翰林茶酒司止稱“翰林司”,蓋相承闕文承闕文。唐制,自宰相而下相而下,初命皆無宣召之禮召之禮,
惟學士宣召士宣召。蓋學士院在禁中在禁中,非內臣宣召臣宣召,無因得入因得入,故院門別設復門設復門,亦以其通禁
庭也。又學士院北扉者北扉者,為其在浴堂之南堂之南,便于應召于應召。今學士初拜士初拜,自東華門入華門入,至左
承天門下馬;待詔、院吏自左承天門雙引至?門。此亦用唐故事也故事也。唐宣召學士召學士,自東
門入者門入者,彼時學士院在西掖在西掖,故自翰林院東門赴召門赴召,非若今之東華門也華門也。至如挽鈴故事鈴故事,
亦緣其在禁中在禁中,雖學士院吏士院吏,亦止于玉堂門外堂門外,則其嚴密可知密可知。如今學士院在外院在外,與諸
司無異司無異,亦設鈴索設鈴索,悉皆文具故事而已事而已。
學士院玉堂院玉堂,太宗皇帝曾親幸曾親幸。至今唯學士上日許正坐許正坐,他日皆不敢獨坐敢獨坐。故事:
堂中設視草臺視草臺,每草制每草制,則具衣冠據臺而坐臺而坐。今不復如此復如此,但存空臺而已臺而已。玉堂東承旨
?子窗格上有火然處火然處。太宗嘗夜幸玉堂幸玉堂,蘇易簡為學士為學士,已寢,遽起,無燭具衣冠具衣冠,宮
嬪自窗格引燭入照之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欲更易,以為玉堂一盛事一盛事。
東西頭供奉官供奉官,本唐從官之名官之名。自永微以后微以后,人主多居大明宮大明宮,別置從官置從官,謂之
“東頭供奉官”。西內具員不廢員不廢,則謂之“西頭供奉官”。
唐制,兩省供奉官東西對立西對立,謂之“蛾眉班”。國初,供奉班于百官前橫列前橫列。王溥
罷相為東宮為東宮,一品班在供奉班之后班之后,遂令供奉班依舊分立舊分立。慶歷賈安公為中丞為中丞,以東西
班對拜為非禮為非禮,復令橫行令橫行。至今初敘班分立;百官班定官班定,乃轉班橫行;參罷,復分立;
百官班退官班退,乃出。參用舊制也舊制也。
衣冠故事冠故事,多無著令無著令,但相承為例;如學士舍人躡履見丞相見丞相,往還用平狀用平狀,扣階乘
馬之類馬之類,皆用故事也故事也。近歳多用靴簡用靴簡。章子厚為學士日學士日,因事論列事論列,今則遂為著令矣著令矣。
中國衣冠國衣冠,自北齊以來齊以來,乃全用胡服用胡服。窄袖、緋綠短衣、長靿靴、有鞢?帶,皆胡
服也。窄袖利于馳射于馳射,短衣、長靿皆便于涉草于涉草。胡人樂茂草樂茂草,常寢處其間處其間,予使北時皆
見之。雖王庭亦在深薦中深薦中。予至胡庭日胡庭日,新雨過新雨過,涉草,衣褲皆濡褲皆濡,唯胡人都無所沾無所沾。
帶衣所垂蹀躞垂蹀躞,蓋欲佩帶弓劍、帉帨、算囊、刀礪之類礪之類。自后雖去蹀躞去蹀躞,而猶存其環存其環,
環所以銜蹀躞銜蹀躞,如馬之鞧根之鞧根,即今之帶銙也帶銙也。天子必以十三環為節環為節,唐武德貞觀時猶爾時猶爾。
開元之后元之后,雖仍舊俗仍舊俗,而稍褒博矣褒博矣。然帶鉤尚穿帶本為孔本為孔,本朝加順折加順折,茂人文也人文也。幞
頭一謂之四腳之四腳,乃四帶也四帶也。二帶系腦后垂之后垂之,二帶反系頭上系頭上,令曲折附頂折附頂,故亦謂之
“折上巾”。唐制,唯人主得用硬腳用硬腳。晚唐方鎮擅命鎮擅命,始僭用硬腳用硬腳。本朝幞頭有直腳、
局腳、交腳、朝天、順風,凡五等凡五等。唯直腳貴賤通服之通服之。又庶人所戴頭巾戴頭巾,唐人亦謂之
“四腳”,蓋兩腳系腦后系腦后,兩腳系頷下系頷下,取其服勞不脫也不脫也。無事則反系于頂上于頂上。今人不
復系頷下系頷下,兩帶遂為虛設為虛設。
唐中書指揮事謂之“堂帖子”,曾見唐人堂帖人堂帖,宰相簽押相簽押,格如今之堂札子也札子也。
予及史館檢討時檢討時,議樞密院札子問宣頭所起頭所起。余按唐故事唐故事,中書舍人職堂語詔堂語詔,皆
寫四本:一本為底本為底,一本為宣本為宣。此“宣”謂行出耳行出耳,未以名書也名書也。晚唐樞密使自禁中受
旨,出付中書付中書,即謂之“宣”。中書承受書承受,錄之于籍之于籍,謂之“宣底”。今史館中尚有故
《宣底》二卷,如今之《圣語簿》也。梁朝初置崇仁院崇仁院,專行密命行密命。至后唐莊宗復樞密
使,使郭崇韜、安重誨為之誨為之,始分領政事領政事,不關由中書直行下者謂之“宣”,如中書之
“敕”。小事則發頭子發頭子,擬堂貼也堂貼也。至今樞密院用宣及頭子及頭子,本朝樞密院亦用札子用札子。但
中書札子書札子,宰相押字在上字在上,次相及參政以次向下;樞密院札子院札子,樞長押字在下字在下,副貳以
次向上:以此為別此為別。頭子唯給驛馬之類用之類用之。
百官于中書見宰相見宰相,九卿而下卿而下,即省吏高聲唱一聲“屈”,則趨而入趨而入。宰相揖及進
茶,皆抗聲贊喝聲贊喝,謂之“屈揖”。待制以上見以上見,則言“請某官”,更不屈揖不屈揖,臨退仍進
湯,皆于席南橫設百官之位官之位,升朝則坐朝則坐,京官已下皆立下皆立。后殿引臣寮引臣寮,則待制已上宣名
拜舞;庶官但贊拜但贊拜,不宣名不宣名,不舞蹈不舞蹈。中書略貴者略貴者,示與之抗也之抗也。上前則略微者略微者,殺禮
也。
唐制,丞郎拜官郎拜官,即籠門謝籠門謝。今三司副使已上拜官上拜官,則拜舞于子階上;百官拜于階
下,而不舞蹈不舞蹈。此亦籠門故事也故事也。
學士院第三廳學士?子,當前有一巨槐一巨槐,素號“槐廳”。舊傳居此?者,多至入相至入相。
學士爭槐廳爭槐廳,至有抵徹前人行李而強據之者據之者。余為學士時學士時,目觀此事觀此事。
諫議班在知制誥上;若帶待制帶待制,則在知制誥下制誥下,從職也從職也,戲語謂之“帶墜”。
《集賢院記》:“開元故事元故事,校書官許稱學士”。今三館職事館職事,皆稱“學士”,用
開元故事也故事也。
館閣新書凈本有誤書處誤書處,以雌黃涂之黃涂之。嘗校改字之法:刮洗則傷紙則傷紙,紙貼之又易脫又易脫,
粉涂則字不沒字不沒,涂數遍方能漫滅能漫滅。唯雌黃一漫則滅漫則滅,仍久而不脫而不脫。古人謂之鉛黃之鉛黃,蓋用
之有素矣有素矣。
余為鄜延經略使日略使日,新一廳新一廳,謂之五司廳五司廳。延州正廳乃都督廳都督廳,治延州事;五司廳
治鄜延路軍事路軍事,如唐之使院也使院也。五司者五司者,經略、安撫、總管、節度、觀察也觀察也。唐制、方
鎮綿帶節度、觀察、處置三使置三使。今節度之職度之職,多歸總管司;觀察歸安撫司;處置歸經略
司。其節度、觀察兩案察兩案,并支掌推官、判官,今皆治州事而已事而已。經略、安撫司不置佐官置佐官,
以帥權不可更不專也不專也。都總管、副總管、鈐轄、都監同簽書同簽書,而皆受經略使節制使節制。
銀臺司兼門下封駁下封駁,乃給事中之職中之職,當隸門下省門下省,故事乃隸樞密院樞密院。下寺監皆行札
子;寺監具申狀具申狀,雖三司雖三司,亦言“上銀臺”。主判不以官品以官品,初冬獨賜翠毛錦袍毛錦袍。學士
以上,自從本品從本品。行案用樞密院雜司人吏司人吏,主判食樞密廚樞密廚,蓋樞密院子司也子司也。
大駕鹵簿中有勘箭有勘箭,如古之勘契也勘契也。其牡謂之“雄牡箭”,牝謂之“辟仗箭”。本
胡法也胡法也。熙寧中罷之中罷之。
前世藏書世藏書,分隸數處隸數處,蓋防水火散亡也散亡也。今三館、秘閣,凡四處藏書處藏書,然同在崇文
院。其間官書間官書,多為人盜竊人盜竊,士大夫家往往得之往得之。嘉佑中嘉佑中,置編校官八員官八員,雜讎四館書四館書。
給吏百人吏百人,悉以黃紙為大冊寫之冊寫之。自此私家不敢輒藏敢輒藏。校讎累年讎累年,僅能終昭文一館之書
而罷。
舊翰林學士地勢清切勢清切,皆不兼他務兼他務。文館職任館職任,自校理以上理以上,皆有職錢有職錢,唯內外制
不給。楊大年久為學士為學士,家貧,請外,表詞千余言千余言,其間兩聯曰:“虛忝甘泉之從臣之從臣,
終作莫敖之餒鬼之餒鬼。”“從者之病莫興病莫興,方朔之饑欲死饑欲死。”京師百官上日官上日,唯翰林學士敕
設用樂設用樂,他雖宰相雖宰相,亦無此禮無此禮。優伶并開封府點集府點集。陳和叔除學士時學士時,和叔知開封府開封府,
遂不用女優用女優。學士院敕設不用女優用女優,自和叔始和叔始。
禮部貢院試進士日進士日,設香案于階前于階前,主司與舉人對拜人對拜,此唐故事也故事也。所坐設位供張
甚盛,有司具茶湯飲漿湯飲漿。至試學究試學究,則悉徹帳幕氈席之類席之類,亦無茶湯無茶湯,渴則飲硯水飲硯水,人
人皆黔其吻黔其吻。非故欲困之欲困之,乃防氈幕及供應人私傳所試經義試經義。蓋嘗有敗者有敗者,故事為之防為之防。
歐文忠有詩:“焚香禮進士禮進士,徹幕待經生待經生。”以為禮數重輕如此輕如此,其實自有謂也有謂也。
嘉佑中嘉佑中,進士奏名訖奏名訖,未御試未御試,京師妄傳“王俊民為狀元”,不知言之所起之所起,人亦
莫知俊民為何人為何人。及御試及御試,王荊公時為知制誥知制誥,與天章閣待制楊樂道二人為詳定官詳定官。舊
制,御試舉人試舉人,設初考官初考官,先定等第;復彌之以送覆考官覆考官,再定等第;乃付詳定官詳定官,發
初考官所定等所定等,以對覆考之等:如同即已;不同,則詳其程文其程文,當從初考或從覆考為定考為定,
即不得別立等別立等。是時,王荊公以初、覆考所定第一人皆未允當未允當,于行間別取一人為狀首為狀首。
楊樂道守法道守法,以為不可為不可。議論未決論未決,太常少卿朱從道時為封彌官封彌官,聞之,謂同舍曰:
“二公何用力爭用力爭,從道十日前已聞王俊民為狀元為狀元,事必前定必前定。二公恨自苦耳自苦耳。”既而二
人各以已意進稟意進稟,而詔從荊公之請公之請。及發封及發封,乃王俊民也俊民也。詳定官得別立等別立等,自此始自此始,
遂為定制為定制。
選人不得乘馬入宮門入宮門。天圣中天圣中,選人為館職為館職,始歐陽永叔、黃鑒輩黃鑒輩,皆自左掖門下
馬入館馬入館,當時謂之“步行學士”。嘉佑中嘉佑中,于崇文院置編校局編校局,校官皆許乘馬至院門至院門。
其后中書五房置習學公事官公事官,亦緣例乘馬赴局馬赴局。
車駕行境駕行境,前驅謂之隊謂之隊,則古之清道也清道也。其次衛仗次衛仗,衛仗者衛仗者,視闌入宮門法宮門法,則古
之外仗也外仗也。其中謂之禁圍之禁圍,如殿中仗殿中仗。《天官》:“掌舍,無宮,則供人門供人門。”今謂之
“殿門天武官”,極天下長人之選八人選八人。上御前殿御前殿,則執鉞立于紫宸門下;行幸則為禁
圍門,行于仗馬之前馬之前。又有衡門十人門十人,隊長一人長一人,選諸武力絕倫者為之者為之。上御后殿御后殿,則
執檛東西對立于殿前于殿前,亦古之虎賁、人門之類也之類也。
余嘗購得后唐閔帝應順元年案檢一通檢一通,乃除宰相劉昫兼判三絲堂檢絲堂檢。前有擬狀云:
“具官劉昫官劉昫。右,伏以劉昫經國才高國才高,正君志切君志切,方屬體元之運元之運,實資謀始之規始之規。宜注
宸衷,委司判計司判計,漸期富庶期富庶,永贊圣明贊圣明。臣等商量等商量,望授依前中書侍郎書侍郎,兼吏部尚書、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平章事,充集賢殿大學士大學士,兼判三司判三司,散官勛封如故封如故,未審可否審可否?如蒙允許蒙允許,
望付翰林降制處分制處分,謹錄奏聞錄奏聞。”其后有制書曰:“宰臣劉昫臣劉昫,右,可兼判三司公事司公事,
宜令中書門下依此施行此施行。付中書門下書門下,準此。四月十日月十日。”用御前新鑄之印鑄之印。與今
行遣稍異遣稍異。
本朝要事對稟事對稟,常事擬進入擬進入,畫可然后施行后施行,謂之“熟狀”。事速不及待報及待報,則先
行下,具制草奏知草奏知,謂之“進草”。熟狀白紙書白紙書,宰相押字相押字,他執政具姓名具姓名。進草即黃
紙書,宰臣、執政皆于狀背押字背押字。堂檢,宰、執皆不押皆不押,唯宰屬于檢背書日背書日,堂吏書名
用印。此擬狀有詞狀有詞,宰相押檢不印檢不印,此其為異也為異也。大率唐人風俗人風俗,自朝廷下至郡縣至郡縣,決
事皆有詞皆有詞,謂之判謂之判,則書判科是也科是也。押檢二人檢二人,乃馮道、李愚也李愚也。狀檢瀛王親筆王親筆,甚有
改竄勾抹處勾抹處。按《舊五代史》:“應順元年四月九日已卯日已卯,鄂王薨鄂王薨。庚辰,以宰相劉昫
判三司判三司。”正是十日是十日,與此檢無差檢無差。宋次道記《開元宰相奏請》、鄭畋《鳳池稿草》、
《擬狀注制集》悉多用四六用四六,皆宰相自草相自草。今此擬狀此擬狀,馮道親筆道親筆,蓋故事也故事也。
舊制,中書、樞密院、三司使印并涂金并涂金。近制,三省、樞密院印用銀為之銀為之,涂金;
余皆鑄銅而已銅而已。
http://www.bookhome.net/gudian/other/mxbt/這個給你吧給你吧,好像還挺全的挺全的,你自己看吧己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Q3:起名字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我寢室有個女生,跟你同年同月同日生.
Q4:夢溪筆談---種世衡部分的譯文
夢溪筆談
卷一 故事一
學士院軼事
原文
學士院玉堂院玉堂,太宗皇帝曾親幸曾親幸,至今唯學士上日許正坐許正坐,他日皆不敢獨坐敢獨坐。故事:堂中設視草臺視草臺,每草制每草制,則具衣冠據臺而坐臺而坐。今不復如此復如此,但存空臺而已臺而已。玉堂東玉堂東,承旨閣子窗格上有火燃處火燃處,太宗嘗夜幸玉堂幸玉堂,蘇易簡為學士為學士,已寢,遽起,無燭具衣冠具衣冠,宮嬪自c引燭入照之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欲更易,以為玉堂一盛事一盛事。
譯文
學士院玉堂院玉堂,因為宋太宗曾經駕臨過駕臨過,所以直到現在到現在,只有翰林學士每月初一才允許正坐其中坐其中,其他日子都不敢擅自亂坐自亂坐。過去的規矩的規矩,是在堂中設立視草臺視草臺,每當草擬詔書時詔書時,學士就穿戴齊整坐到臺上到臺上。現在不這樣做了樣做了,僅僅留下座空臺而已臺而已。玉堂東邊堂東邊,承旨閣子的窗格上有火燒過的痕跡的痕跡。原來宋太宗曾在夜間駕臨玉堂臨玉堂,那時蘇易簡是學士是學士,已經睡下了又匆忙起來忙起來,沒有燭火照著穿衣戴帽衣戴帽,侍從的宮女便從窗格間伸進燭火照明火照明。到現在也不打算更換燒過的窗格的窗格,以便把它留作玉堂的一段佳話段佳話。
胡服
原文
中國衣冠國衣冠,自北齊以來齊以來,乃全用胡服用胡服。窄袖緋綠袖緋綠,短衣,長靿靴長靿靴,有蹀躞帶蹀躞帶,皆胡服也胡服也。窄袖利于馳射于馳射,短衣長靿衣長靿,皆便于涉草于涉草。胡人樂茂草樂茂草,常寢處其間處其間,予使北時皆見之皆見之,雖王庭亦在深薦中深薦中。予至胡庭日胡庭日,新雨過新雨過,涉草,衣袴皆濡唯胡人都無所沾無所沾。帶衣所垂蹀躞垂蹀躞,蓋欲以佩帶弓劍、巾分(這兩個合起來是一個字)帨、算囊、刀礪之類礪之類。自后雖去蹀躞去蹀躞,而猶存其環存其環,環所以銜蹀躞銜蹀躞,如馬之秋根之秋根,即今之帶銙也帶銙也。天子必以十三環為節環為節,唐武德、貞觀時猶爾時猶爾。開元之后元之后,雖人舊俗人舊俗,而稍褒博矣褒博矣。然帶鉤尚穿帶本為孔本為孔,本朝加順折加順折,茂人文也人文也。
譯文
中原地區的衣冠服飾冠服飾,自從北齊以來齊以來,就全部采用了胡人的服裝的服裝。窄衣袖、長筒皮靴筒皮靴,有蹀躞皮帶躞皮帶,這些都是胡人的裝束的裝束。窄衣袖便于騎馬射箭馬射箭,短衣服、長筒靴便于在草地行走地行走。胡人喜歡茂盛的青草的青草,經常在草叢中居住中居住,我出使北方時都見過這種情形種情形,即使是王宮也在深草中深草中。我到胡人王廷時剛剛下過大雨過大雨,經過草叢時衣服褲子都濕了都濕了,只有胡人的衣褲一點都不濕都不濕。皮腰帶上掛著的蹀躞的蹀躞,大概是用來佩帶弓、劍、手巾、算袋、磨刀石一類物品的物品的。以后雖然去掉了蹀躞了蹀躞,但還保存著它的環它的環,環與蹀躞連接如同系在牛馬股后的革帶的革帶,也就是如今皮帶上的裝飾扣版飾扣版。帝王必定以13個環為標準為標準,唐代武德、貞觀時期還是這樣是這樣。開元以后元以后,雖然沿用舊的習俗的習俗,但是稍稍寬大了些大了些,不過帶鉤還是從帶身穿過身穿過。帶身上原來做的是小孔是小孔,本朝改革為順折為順折,使人的外表裝飾更加精美加精美。
槐廳之爭
原文
學士院第三廳學士閣子士閣子,當前有一巨槐一巨槐,素號“槐廳”。舊傳居此閣者此閣者,至多入相多入相。學士爭槐廳爭槐廳,至有抵徹前人行李而強據之者據之者。予為學士時學士時,目觀此事觀此事。
譯文
學士院第三廳學士閣子士閣子,門前有一顆巨大的槐樹的槐樹,一向稱閣予為槐廳為槐廳。過去傳說住在閣子里的人里的人,很多都當上了丞相了丞相。因此學士們都爭著居住槐廳住槐廳,甚至有搬開別人行李搶占槐廳的行為的行為。我做學士時學士時,親眼目睹了這樣的事樣的事。
雌黃改字
原文
館閣新書凈本有誤書處誤書處,以雌黃涂之黃涂之。嘗教改字之法:刮洗則傷紙則傷紙,紙貼之又易脫;粉涂則字不沒字不沒,涂數遍方能漫滅能漫滅。唯雌黃一漫則滅漫則滅,仍久而不脫而不脫。古人謂之“鉛黃”,蓋用之有素矣有素矣。
譯文
館閣新謄清的本子有寫錯的地方的地方,用雌黃粉涂抹粉涂抹。我曾經比較過一些改字的方法:刮洗損傷了紙貼了一張紙又容易脫掉;用粉涂字又不能涂沒能涂沒,要涂幾遍才能完全蓋住;只要用雌黃一涂就涂掉了涂掉了,而且經久不脫落不脫落。古人稱這個為“鉛黃”,大概用這種方法已有很久了很久了。
宋代藏書
原文
前世藏書分隸數處隸數處,蓋防水火散亡也散亡也。今三館、秘閣,凡四處藏書處藏書,然同在崇文院崇文院。期間官書多為人盜竊人盜竊,士大夫家往往得之往得之。嘉佑中嘉佑中,乃置編校官八員官八員,雜讎四官書四官書,給書吏百人吏百人。悉以黃紙為大冊寫之冊寫之,自此私家不敢輒藏敢輒藏。樣讎累年讎累年,僅能終昭文一館之書而罷書而罷。
譯文
前代藏書代藏書,分別放在幾個地方個地方,大概是為了防止水火等災害引起的書籍散失籍散失。現在三館、秘閣,共有四處藏書處藏書,但都在崇文院中文院中。其中的官府圖書府圖書,大多被人盜竊人盜竊,士大夫家往往找得到這些書這些書。嘉佑年間佑年間,朝廷設置了8名編校官編校官,集中校勘4個館中的書籍的書籍,供給100個差吏個差吏。校勘好的書籍都用黃紙裝訂成大冊子抄錄子抄錄,從此私人不敢擅自收藏自收藏。校勘了好多年好多年,也僅僅校完昭文館中的書籍就作罷了作罷了。
王安石破常規
原文
嘉佑中嘉佑中,進士奏名訖未御試未御試,京師妄傳王俊民為狀元為狀元,不知言之所起之所起,人亦莫知俊民為何人為何人。及御試及御試,王荊公時為知制誥知制誥,與天章閣待制楊樂道二人為詳定官詳定官。舊制:御試舉人試舉人,設初考官初考官,先定等地定等地,復彌之復彌之,以送復考官復考官,再定等第定等第,乃付詳定官詳定官,發初考官所定等所定等,以對復考之等考之等,如同即已同即已,不同,則詳其程文其程文,當從初考從初考,或從復考為定考為定,即不得別立等別立等。是時王荊公以初考所定第一人皆未允者未允者,于行間別取一人為狀首楊樂道守法以為不可為不可。議論未決論未決,太常少卿朱從道時為封彌官封彌官,聞之,謂同舍曰:“二公何用力爭用力爭,從道十日前已聞王俊民為狀元為狀元,事必前定必前定,二公恨自苦耳自苦耳。”即而二人各以己意進稟意進稟,而詔從荊公之請公之請。及發封及發封,乃王俊民也俊民也。詳定官得別立等別立等,自此始自此始,遂為定制為定制。
譯文
嘉佑年間佑年間,禮部上報進士名額完后額完后,皇上還沒有舉行殿試行殿試,京城里就謠傳王俊民是狀元是狀元,不知道謠言從哪兒傳出來的出來的,人們也不知道王俊民是什么樣的人樣的人。到殿試時殿試時,王安石當時擔任知制誥知制誥,與天章閣待制楊樂道兩人任詳定官詳定官。過去的制度規定度規定,殿試舉人試舉人,設立初考官初考官,先確定等級定等級,再密封好密封好,把他送給審查考官查考官,再定一次等級次等級,才交付詳定官詳定官,打開初考官所定的等級的等級,用來對照審查考官的等級的等級,如果相同就可以就可以,不同就要審核那進呈的文章的文章,確定按照初考還是審查的等級為準級為準,也就是不能另外確定等級定等級。那時王安石認為初考官、審查考官所定的第一人都不恰當不恰當,就在同等級中另外選了1人為狀元為狀元,楊樂道遵守規章守規章,認為不能這樣能這樣。兩人商議又作不出決定出決定,太常少卿朱從道當時任密封官密封官,聽說這事說這事,對同僚說:“兩位何必費力爭執力爭執,從道我10天前已經聽說王俊民是狀元了狀元了,這樣的事一定早已定好已定好,兩位可惜自找苦吃了”不久,兩人各自把自己的想法向皇帝報告帝報告,皇上詔令采納王安市的請求的請求。等到打開密封的名單的名單,就是王俊民王俊民。詳定官可以另外確定等級就從這時開始時開始。并且成為了固定的制度的制度。
夢溪筆談
卷二·故事二
皇族子弟授官
原文
宗子授南班官南班官,世傳王文政太尉為宰相日宰相日,始開此議開此議,不然也不然也。故事:宗子無遷官法遷官法,唯遇稀曠大慶曠大慶,則普遷一官遷一官。景佑中初定祖宗并配南郊配南郊,宗室欲緣大禮乞推恩乞推恩,使諸王宮教授刁約草表上聞表上聞。后約見丞相王沂公王沂公,公問:“前日宗室乞遷官表何人所為人所為?”約未測其意測其意,答以不知以不知。歸而思之而思之,恐事窮且得罪且得罪,乃再詣相府詣相府。沂公問之如前之如前,約愈恐約愈恐,不復敢隱復敢隱,遂以實對以實對。公曰:“無他,但愛其文詞耳文詞耳。”再三嘉獎三嘉獎,徐曰:“已得旨別有措置有措置,更數日當有指揮有指揮。”自此遂有南班之授班之授。近屬自初除小將軍小將軍,凡七遷則為節度使節度使,遂為定制為定制。諸宗子以千縑謝約縑謝約,約辭不敢受不敢受。予與刁親舊刁親舊,刁嘗出表稿以示予以示予。
譯文
皇族子弟被委任為南班官南班官,世間傳說是在太尉王旦當丞相時丞相時,才有了這一動議一動議,其是不是這樣是這樣。從前的制度的制度,皇族子弟沒有升官的規矩的規矩,只是遇到少有的大慶典時慶典時,才一律提升一級升一級。景佑年間佑年間,開始確定祖宗在向南祭祀時一同祭祀同祭祀,宗室子弟想利用舉行大禮的機會請求給予恩惠予恩惠,讓諸王官教授刁約起草報告給皇上看皇上看。刁約見到丞相王曾相王曾,王曾問:“前些日子宗室子弟請求提升的報告的報告,是誰寫的誰寫的?”刁約不知道他的用意的用意,回答說不知道不知道。回去后一想后一想,擔心事情弄清后被怪罪被怪罪,就再次拜訪丞相府丞相府。王曾又像先前一樣問他樣問他,刁約越發驚惶發驚惶,不敢再隱瞞再隱瞞,就據實回答實回答。王曾說:“沒有別的意思的意思,只是喜歡報告的文詞罷了詞罷了。”又再三夸獎三夸獎,不慌不忙地說:“已經得到皇上的旨意的旨意,另有安排有安排,過幾天應當有具體指示體指示。”從這時起就有了任為南班官的事官的事。皇家近親從開始封為小將軍起將軍起,共提升7次就擔任節度使節度使,這就成了固定的制度的制度。那許多皇家子弟用遷匹絲絹感謝刁約謝刁約,刁約推辭不敢接受敢接受。我與刁約有老交情老交情,刁約曾拿出報告的草稿給我看給我看。
夢溪筆談
卷三 辯證一
古今衡制
原文
鈞石之石石之石,五權之名權之名,石重百二十斤二十斤。后人以一斛為一石為一石,自漢已如此已如此,“飲酒一石不亂”是也。挽蹶弓弩蹶弓弩,古人以鈞石率之;今人乃以粳米一斛之重為一石為一石。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一斤也。今之武卒蹶弩卒蹶弩,有及九石者九石者,計其力計其力,乃古之二十五石十五石,比魏之武卒之武卒,人當二人有余人有余。弓有挽三石者三石者,乃古之三十四鈞十四鈞,比顏高之弓高之弓,人當五人有余人有余。此皆近歲教養所成養所成。以至擊刺馳射刺馳射,皆盡夷夏之術夏之術,器仗鎧胄仗鎧胄,極今古之工匠之工匠。武備之盛備之盛,前世未有其比有其比。
譯文
鈞石的石石的石,是五種重量單位之一位之一,1石相當于120斤。后人將1斛定為1石,從漢代就已經這樣了這樣了,比如說“飲酒一石不醉”就是證明是證明。張拉弓弦的力量的力量,古人也用鈞石為標準去衡量去衡量。現在的人則把1斛粳米的重量作為1石。凡是1石都是以92斤半為標準為標準,等于漢代稱重的341斤。現在的戰士張拉弩弓拉弩弓,有達到9石重的石重的,計算他的力氣的力氣,是古時候的25石,與魏的武士相比士相比,一人當兩人還有余;有拉弓達到3石的,是古時候的34鈞,與顏高拉的弓比起來比起來,1人當5人還有余還有余。這都是近年來教育培養的結果的結果。以至于搏擊刺殺跑馬射箭馬射箭,都融匯了少數民族和漢族技術的精華的精華,武器鎧甲都極盡了古今技術的精巧的精巧。武器裝備的豐富精良富精良,是前代無法相比的相比的。
陽燧照物
原文
陽燧照物皆倒物皆倒,中間有礙故也礙故也。算家謂之“格術”,如人搖櫓人搖櫓,臬為之礙故也礙故也。若鳶飛空中飛空中,其影隨鳶而移鳶而移,或中間為窗隙所束隙所束,則影與鳶遂相違:鳶東則影西則影西,鳶西則影東則影東。又如窗隙中樓塔之影塔之影,中間為窗所束窗所束,亦皆倒垂皆倒垂,與陽燧一也燧一也。陽燧面洼燧面洼,以一指迫而照之則正;漸遠則無所見;過此遂倒此遂倒。其無所見處所見處,正如窗隙如窗隙。櫓臬腰鼓礙之鼓礙之,本末相格末相格,遂成搖櫓之勢櫓之勢,故舉手則影愈下影愈下,下手則影愈上此其可見其可見。(陽燧面洼燧面洼,向日照之日照之,光皆聚向內聚向內,離鏡一二寸一二寸,光聚為一店為一店,大如麻菽如麻菽,著物則火發則火發,此則腰鼓最細處也細處也。)豈特物為然物為然,人亦如是亦如是,中間不為物礙者鮮矣者鮮矣。小則利害相易害相易,是非相反;大則以己為物己為物,以物為己物為己。不求去礙而欲見不顛倒不顛倒,難矣哉難矣哉。(《酋陽雜俎》謂海翻則塔影倒塔影倒,此妄說也妄說也。影入窗隙則倒乃其常理其常理。)
譯文
用陽燧照物體都是倒立的影像的影像,是因為中間有障礙的緣故的緣故。算學家說這叫做“格術”。譬如人搖櫓人搖櫓,作支撐的小木樁成了櫓的障礙一樣礙一樣。像老鷹在空中飛行中飛行,它的影子隨著鷹飛而移動而移動,如果鷹和影子之間的光線被窗孔所約束所約束,那么影子與鷹飛的方向就相反了相反了。又像窗孔中透過樓塔的影子的影子,中間的光線被窗孔所約束所約束,也都是倒垂是倒垂,與陽燧的鏡面是凹陷的凹陷的,當一個手指靠近鏡面時鏡面時,像是正的;當手指漸漸移遠到某一位置一位置,像就不見了;超過這一位置一位置,像就倒過來了過來了。那個看不見的地方的地方,正如窗戶的孔戶的孔,架櫓的木樁、腰鼓的腰成了障礙一樣礙一樣,物體與像相對像相對,就成了搖櫓的情形的情形。所以舉起手來影子就越向下越向下,放下手來影子就越向上越向上,這應該是可以看得到的得到的。豈止物體是這樣是這樣,人也如此也如此,中間不被外物阻礙的很少的很少。小的就把利害互相改變相改變,是非互相顛倒;大的就把自己當成外物成外物,把外物當成自己成自己。不要求去掉障礙掉障礙,卻想看到不顛倒的物象的物象,太難了啊難了啊!
解州鹽池
原文
解州鹽池方百二十里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注其中,未嘗溢;大旱為嘗涸為嘗涸。鹵色正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泉之下,俚俗謂之“蚩尤血”。唯中間有一泉有一泉,乃是甘泉是甘泉,得此水然后可以聚可以聚。又,其北有堯梢水堯梢水,亦謂之巫咸水入咸水入,則鹽不復結不復結,故人謂之“無咸河”,為鹽澤之患澤之患,筑大提以防之以防之,甚于備寇盜備寇盜。原其理原其理,蓋巫咸乃濁水乃濁水,入鹵中入鹵中,則淤淀鹵脈淀鹵脈,鹽遂不成遂不成,非有他異也他異也。
譯文
解州鹽池方圓120里。長時間下雨后下雨后,四周山上的水都流注到池里到池里,但池水從未漫出過;大旱時大旱時,也從未干涸過干涸過。鹵水是紫紅色的紅色的,在版泉的下面的下面,當地俗稱為蚩尤血蚩尤血。唯獨中間的一眼泉水眼泉水,卻是淡水是淡水,有了這水之后水之后,就可以使鹽鹵結晶出食鹽了食鹽了。另外,鹽池北邊有堯梢水堯梢水,也叫巫咸河巫咸河。鹽池的鹵水的鹵水,沒有甘泉水摻和水摻和,就不能生成食鹽成食鹽。只要巫咸河水流入鹽池中鹽池中,鹽鹵就不再結晶再結晶,人們稱它為無咸河無咸河,是鹽澤的禍患的禍患。人們筑大堤來防備它超過防備盜賊備盜賊。推究它的道理的道理,大概巫咸河水本是濁水是濁水,一旦流入鹵水中鹵水中,就會淤積堵塞鹽鹵礦脈鹵礦脈,便不能產鹽了產鹽了,并非有其他特殊原因殊原因。
虎豹為程
原文
《莊子》云:“程生馬程生馬。”嘗觀文子注:“秦人謂豹曰程豹曰程。”予至延州至延州,人至今謂虎豹為“程”,蓋言“蟲”也。方言如此言如此,抑亦舊俗也舊俗也。
譯文
《莊子》說:“程生馬程生馬。”我看過文子作的注釋說:“秦人稱豹為程豹為程。”我到延州時延州時,當地人至今還稱虎豹為程豹為程,大概是說蟲是說蟲。方言就是這樣是這樣,或者也是舊的習俗吧習俗吧。
蕓香辟蠧(du 蛀蟲的意思)
原文
古人藏書辟蠹用蕓蠹用蕓。蕓,香草也香草也。今人謂之“七里香”者是也者是也。葉類豌豆類豌豆,作小叢生小叢生,其葉極芬香極芬香,秋后葉間微白如粉污如粉污,辟蠹殊驗蠹殊驗。南人采置席下置席下,能去蚤虱去蚤虱。予判昭文館時文館時,曾得數株于潞公家潞公家,移植秘閣后秘閣后,今不復有存者有存者。香草之類草之類,大率多異名多異名,所謂蘭蓀謂蘭蓀,蓀,即今菖蒲是也蒲是也。蕙,今零陵香是也香是也。茝,今白芷是也芷是也。
譯文
古人藏書用蕓香來防蛀蟲防蛀蟲。蕓香是一種香草種香草,就是如今人說的七里香七里香。它的葉子類似于豌豆葉豌豆葉,小叢生長叢生長。葉子十分芳香分芳香,秋后葉子間微微發白如同用面粉涂抹過一樣過一樣,用它防蛀蟲有特效有特效。南方人采來放在席下在席下,可以除跳蚤、虱子。我判昭文館時文館時,曾在文彥博家求得了許多株蕓香株蕓香,移植到秘閣后面閣后面,現在沒有存活的了活的了。香草這類東西類東西,大體上都有別的名字的名字,如所謂蘭蓀謂蘭蓀,蓀就是今天的菖蒲的菖蒲,蕙就是今天的零陵香零陵香,茝就是今天的白芷的白芷。
煉鋼
原文
世間鍛鐵所謂鋼鐵者鋼鐵者,用柔鐵屈盤之屈盤之,乃以“生鐵”陷其間陷其間,泥封煉之封煉之,鍛令相入令相入,謂之“團鋼”,亦謂之“灌鋼”。此乃偽鋼耳偽鋼耳,暫假生鐵以為堅以為堅。二三煉則生鐵自熟鐵自熟,仍是柔鐵是柔鐵,然而天下莫以為非者為非者,蓋未識真鋼耳真鋼耳。予出使至磁州鍛坊州鍛坊,觀煉鐵觀煉鐵,方識真鋼識真鋼。凡鐵之有鋼者有鋼者,如面中有筋中有筋,濯盡揉面盡揉面,則面筋乃見;煉鋼亦然鋼亦然,但取精鐵鍛之百余火百余火,每鍛稱之鍛稱之,一鍛一輕鍛一輕,至累鍛而斤兩不減兩不減,則純鋼也純鋼也,雖百煉不耗矣不耗矣。此乃鐵之精純者精純者,其色清明色清明,磨瑩之磨瑩之,則暗暗然青且黑青且黑,與常鐵迥異鐵迥異。亦有煉之至盡而全無鋼者無鋼者,皆系地之所產之所產。
譯文
世上打鐵所稱的鋼鐵的鋼鐵,是用熟鐵盤繞起來繞起來,再把生鐵嵌在它的中間的中間,用泥把爐子封起來燒煉來燒煉,鍛打使它們相互滲入互滲入,叫做“團鋼”,也叫做“灌鋼”。這只是假鋼罷了鋼罷了,暫時借助于生鐵使它堅硬它堅硬,燒煉2、3次以后生鐵就成了熟鐵了熟鐵,得到的仍然是熟鐵是熟鐵。但是天下沒有人認為不對的不對的,那是因為不認識真鋼罷了鋼罷了。我出使時出使時,到磁州打鐵作坊看煉鐵看煉鐵,才認識了真鋼了真鋼。凡是有鋼的鐵鋼的鐵,就像面里有面筋有面筋,洗盡柔軟的面軟的面,面筋就出現了出現了。煉鋼也是這樣是這樣,只要選取精鐵鍛打百多次百多次,每鍛打1次稱1次,鍛打1次就輕一些輕一些,直到多次鍛打斤兩卻不再減少再減少,那就是純鋼了純鋼了。即使再鍛打上百次也不會耗減了耗減了。這才是鐵里面的精純部分純部分,它的色澤清明磨得光潔明亮了明亮了,就呈現暗淡的青黑色青黑色,與一般的鐵明顯不同顯不同。也有鍛打到最后卻根本成不了鋼的了鋼的,全是因為產地的緣故的緣故。
漢人釀酒
原文
漢人有飲酒一石不亂石不亂,予以制酒法較之法較之,每粗米二斛米二斛,釀成酒六斛六斗斛六斗,今酒之至醨者至醨者,每秫一斛秫一斛,不過成酒一斛五斗斛五斗,若如漢法如漢法,則粗有酒氣而已氣而已,能飲者飲多不亂多不亂,宜無足怪無足怪。然漢一斛漢一斛,亦是今之二斗七升斗七升,人之腹中之腹中,亦何容置二斗七升水邪升水邪?或謂“石”乃“鈞石”之“石”,百二十斤二十斤。以今秤計之秤計之,當三十二斤十二斤,亦今之三斗酒也斗酒也。于定國飲酒數石不亂石不亂,疑無此理無此理。
譯文
漢代人有喝1石酒不醉的不醉的,我拿釀酒法一比較一比較,漢代每2斛粗米斛粗米,釀成6斛6斗酒;現在最薄的酒薄的酒,每一斛稻谷不過釀成一斛五斗酒五斗酒。假如像漢代的方法的方法,就略有酒氣罷了氣罷了,能喝的人多喝而不醉而不醉,應該不值得奇怪得奇怪。但漢代的一斛的一斛,也就是現在的二斗七升斗七升,人的肚子里又怎么裝得下二斗七升呢七升呢?有人說“石”是“鈞石”的“石”,是120斤。用今天的秤來稱秤來稱,應當是32斤,也就是現在的三斗酒三斗酒。于定國喝幾石酒不醉酒不醉,我懷疑沒有這種道理種道理。
阿膠
原文
古說濟水伏流地中流地中,今歷下凡發地皆是流水是流水,世傳濟水經過其下過其下。東阿亦濟水所經水所經,取井水煮膠水煮膠,謂之“阿膠”。用攪濁水則清水則清。人服之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痰止吐,皆取濟水性趨下清而重清而重,故以治淤濁及逆上之疾上之疾。今醫方不載此意載此意。
譯文
從前說濟水潛在地下暗暗的流暗的流,如今歷下凡屬是掘地都是流水是流水,世間傳說濟水經過它的下面的下面。東阿也是濟水所經過的地方的地方,用井水煮膠水煮膠,稱為“阿膠”。用來攪動濁水就變清了變清了。人一服用了它用了它,下膈痰少了、嘔吐也可止住可止住,都是利用濟水性質趨向下又清又重清又重,所以用它來治積食、脹氣及嘔吐之類的病類的病。現在醫生的驗方中沒有這樣的記載了記載了。
度量衡考
原文
予考樂律及詔改鑄渾儀鑄渾儀,求秦、漢以前度量斗升:計六斗當今一斗七升九合;秤三斤當今十三兩;(一斤當今四兩三分兩之一兩之一,一兩當今六銖半六銖半。)為升中方;古尺二寸五分十分之三分之三,今尺一寸八分百分分之四十五強十五強。
譯文
我研究樂律及接受詔改鑄渾天儀渾天儀,探索秦、漢以前度量的斗、升,計算出六斗相當現在一斗七升九合;稱的3斤相當現在13兩(1斤相當現在4+1/3兩,1兩等于現在6銖半);做升的中間是方形;古時尺子的2.53寸,相當現在尺子的1.845寸多一點多一點。
夢溪筆談 卷四·辯證二
桂屑除草
原文
楊文公《談苑》記江南后主患清暑閣前草生前草生,徐鍇令以桂屑布磚縫中磚縫中,宿草盡死草盡死,謂《呂氏春秋》云“桂枝之下無雜木”,蓋桂枝味辛螯故也螯故也。然桂之殺草木殺草木,自是其性是其性,不為辛螯也辛螯也。《雷公炮炙論》云:“以桂為丁桂為丁,以釘木中釘木中,其木即死木即死。”一丁至微丁至微,未必能螯大木螯大木,自其性相制耳相制耳。
譯文
楊文公《談苑》記南唐李后主討厭清暑閣前長出草來出草來,徐鍇讓人用桂枝屑散布在磚縫中磚縫中,多年生的草都死了都死了,據《呂氏春秋》說:“桂枝的下面不長別的樹”。大約是桂枝辛辣刺激的原因的原因。但是桂枝能殺死草木死草木,自然是它的本性的本性,不是因為辛辣刺激辣刺激。《雷公炮炙論》說:“用桂枝制成釘制成釘,把它釘在樹中在樹中,那樹立刻就死了就死了。”一顆釘是很小的很小的,未必能刺死大樹死大樹,只因為它們的特性相互制約罷了約罷了。
除拜官職
原文
除拜官職拜官職,謂“除其舊籍”,不然也不然也。“除”猶“易”也,以新易舊曰“除”,如新舊歲之交謂之“歲除”。《易》:“除戎器除戎器,戒不虞戒不虞。”以新易弊新易弊,所以備不虞也不虞也。階謂之除者之除者,自下而上下而上,亦更易之義易之義。
譯文
除拜官職拜官職,通常說成是除去他從前的官職的官職,這種說法并不正確不正確。除的意思是替換是替換,用新職替換舊職所以叫除以叫除,如同新年舊年之交稱為歲除一樣除一樣。《易經》說:“除戎器除戎器,戒不虞戒不虞。”就是用新的換去壞的武器的武器,以防備意料之外的災禍的災禍。臺階稱為除稱為除,指從下到上下到上,也是更換的意思的意思。
韓文公
原文
世人畫韓退之韓退之,小面而美髯而美髯,著紗帽著紗帽,此乃江南韓熙載耳熙載耳。尚有當時所畫時所畫,提志甚明志甚明。熙載謚文靖謚文靖,江南人謂之“韓文公”,因此遂謬以為退之為退之。退之肥而寡髯而寡髯。元豐中元豐中,以退之從享文宣王廟宣王廟,郡縣所畫縣所畫,皆是熙載是熙載,后世不復可辯復可辯,退之遂為熙載矣熙載矣。
譯文
世人畫的韓愈的韓愈,面部小而且有漂亮的胡子的胡子,戴著紗帽著紗帽,其實這是江南的韓熙載罷了載罷了。還有當時的畫可以作證以作證,畫上的題記說得很清楚很清楚。韓熙載的謚號是文靖是文靖,江南人也稱他為韓文公韓文公,因此大家就誤以為是韓愈是韓愈。韓愈胖而且胡須很少須很少。元豐年間豐年間,用韓愈陪祭文宣王廟宣王廟,郡縣畫的韓愈像韓愈像,都是韓熙載韓熙載。后世不能再辨認再辨認,韓愈就成了韓熙載了熙載了。Q5:取個好聽的古代名字
萩婉
Q6:古代名字
柳瑟舞 楚螢萱 蘇櫻雪 曲華裳 魏蒹葭 魯瑤依
主題:帶卿的霸氣名字給自己取一個古代名字
古雯菲 古靈兒 古逸雯 古蘊飛 古翰(翰林學士之意) 古悅~~ 古董兒 古雪喬
古美馨 馨:香氣
古碧琪 琦:美玉
古穎萱 穎:聰穎 萱:一種忘憂的草
古璟妍 璟:玉的光彩 妍:美玉
古若菲 菲:形容花草香氣很濃
古婧琳 婧:女子有才 琳:美玉
古涵逸 涵:包容
古瀅萱 瀅:清澈 萱:一種忘憂的草
女名:
若雨 (像雨一樣雨一樣,詩意唯美)
靜香(文靜,象明朝時期的香妃一樣美麗樣美麗,文雅,貞烈)
夢潔(一個夢幻般的女孩的女孩,心地善良地善良,純潔)
凌薇(氣勢、朝氣都凌人都凌人,薇,祝她將來成為一代名人)
美蓮(美麗如蓮花一樣花一樣,還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
雅靜(優雅文靜)
雪麗(美麗如雪)
依娜(有伊人風采人風采,娜一般指姑娘美麗娘美麗,婀娜多姿嘛)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雨婷(溫柔,聰明,漂亮)
晟涵( 涵:包容 )
夢舒 (舒:舒暢 )
秀影 (秀麗身影 )
海瓊 (瓊:美玉 )
雪嫻 (嫻:嫻淑 )
夢梵 (梵:清凈 )
笑薇 (微笑)
瑾梅 (瑾:美玉 )
晟楠( 晟:光耀,熾熱 楠:堅固 (諧音勝男) )
歆婷( 歆:心悅,歡愉 婷:美好 )
思穎 (穎:聰穎 )
欣然 (欣:高興)
可嵐 (嵐:早上山中的霧氣 )
天瑜( 瑜:美玉 )
婧琪( 婧:女子有才 琪:美玉 )
媛馨 (媛:美好 )
玥婷 (玥:傳說中一種神珠 婷:美好 )
瀅心 (瀅:清澈 )
雪馨 (馨:香氣 )
姝瑗 (姝:美麗,美好 瑗:璧玉 )
穎娟( 穎:聰穎 娟:娟秀,秀美 )
歆瑤( 歆:心悅,歡愉 瑤:美玉 )
凌菲 (菲:草木的香氣很濃 )
鈺琪 (鈺:寶物,珍寶 琪:美玉 )
婧宸( 婧:女子有才 宸:古代君王的代稱 )
靖瑤 (靖:平安 瑤:美玉 )
瑾萱 (瑾:美玉 萱:傳說中一種忘憂的草 )
佑怡( 怡:好心情 )
婳祎 (婳:形容女子嫻靜美好 祎:形容事物美好 )
檀雅 (檀:植物 雅:正規 )
若翾 (翾:飛翔 )
熙雯 (熙:光明 雯:成花紋的云彩)
語嫣 (嫣:美好鮮艷 )
妍洋 (妍:美麗 洋:如海洋一般胸襟開闊 )
瀅瑋 (瀅:清澈 瑋:玉名 )
沐卉 (卉:草的總稱 沐:如雨般濕潤 )
琪涵(有美玉一般內涵的女孩)
佳琦 (琦,是玉的意思的意思,佳琦的意思是祝愿寶寶猶如上好美玉一樣白璧無暇璧無暇!)
伶韻 (靈氣逼人氣逼人,韻味十足味十足!)
思睿 (意思是聰明的女孩)
清菡 (菡即荷花即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的高潔。“清菡”就是“清水芙蓉”的意思)
欣溶 (出自詩人晏殊的詩:“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菲絮 (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春運》:“菲菲紅素輕紅素輕,肅肅花絮晚”)
詩涵 (有文采且有內涵的女孩)
璇瀅(一個很有古典韻味的名字)
靜馨(寧靜而溫馨)
妙菱(讓人覺得活潑聰穎的名字)
心琪(琪是玉的意思的意思。“心琪”就是形容心靈象玉一樣美好)
雅媛 (端莊高雅有才華的女孩)
晨芙(早晨的荷花)
婧詩(如詩畫一般的美麗女孩)
露雪(如露珠潔白剔透非常適合單純的女孩)
蕊琪(安靜又乖巧的女孩)
舒雅( 以“雅”入名,寓意“超脫、優雅”)
婉玗(婉寓意“和順、溫和”“玗“寓意“美好”)
怡悅 (文靜宜人)
詩茵(詩:寓意文雅、浪漫)
靜璇 (聰明文靜)
婕珍 (意思是聰明的女孩)
婉婷(婉寓意“和順、溫和”“婷“寓意“美好”)
云薇(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慢隨天外云卷云舒
紫妍 惆悵 雨軒 淺藍 韻語 靈犀 漣漪 舞媚 天飫 世缶 欣藝 靈韻 兜兜 飄飄 藍兔 流韻 愛愈 媚羽 冰漪 竹喧 婉鶯 詩妍 蕭寒 翩然 渙莎 媚羽 貝熙 亦晨 紫函 文萱 芷逸 文佳 瀧秀 宛楓 蘿玨 叢晴 瑤蘊 苑婀 杏馨 琶竺 菏黛 櫻芬 萱蕃 藍嫩 萍薇 姿蓓 苑瑛 苣婉 釵媧 丹嬰 媛蝴 叢蝶 瑤箐 楠晴 絹竺 姍玫 菊萼 琬莠 蔻謹 藍桃 萍甜 苧葩 窈瑩 菀蝴 妙菱 蓉亭 珊胭 嬰謹 婕胭 姿蟬 藍馨 芩燕 淑謹 蘋飄 婷嫫 菩梅 馥嫫 淑籃 鳳薈 菀妙 娜闌 菽鵲 旎瀅 蘆鎂 姿琦 詩婧 簧馨 瑤菏 妙妗 穎芍 淑蕊 鳳瑛 妙嫣 謝娟杏 芍葩 竹嫻
《易經》里的好詞,形容易經好的詞句擴展閱讀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