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5-12
沒土就沒一切
土多是人 憨厚 ,心實;火多,身體好身體好,有些特色的脾氣的脾氣,容易煩躁;如土多、火多,此人脾氣不算太好缺乏耐性乏耐性,擔任憨厚老實厚老實,是個標準的好人的好人。
如果你姓林你姓林,名字就叫木森好了=。=
五行學說是古人從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出來的。他們認為世紀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的構成的,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現的表現。我國古典哲學認為學認為,“五行”即宇宙中的五種基本元素本元素。代表很廣泛很廣泛。1、五行中土代表的方位:中央2、五行中土代表的季節(節令):每季末月土末月土。3、五行中土代表的顏色:黃4、五行中土代表的五臟:脾5、五行中土代表的情志:思6、五行中土代表的天干:戊己7、五行中土代表的地支:辰戌丑未土8、五行中土代表的八卦:坤艮土主信,其性重,其情厚,其味甘,其色黃其色黃。土盛之人圓腰廓鼻,眉清木秀,口才聲重才聲重。為人忠孝至誠,度量寬厚,言必行,行必果行必果。土氣太過則頭腦僵化,愚拙不明,內向好靜向好靜。不及之人面色憂滯,面扁鼻低,為人狠毒乖戾,不講信用,不通情理通情理。
十神: 傷 梟 日 才
坤造: 甲 辛 癸 丙
子 未 酉 辰
以日元癸水為身水為身,水命。八字日元力量中和量中和,根據后天運程走向程走向,應取金水為喜用神喜用神,忌火木土火木土。
公歷出生時間:1959年09月24日03時41分
農歷出生時間:一九五九年 八月 二二日 寅時
當月節氣:白露:08日17:49
中氣:秋分:24日03:09
十神: 比 財 日 印
乾造: 己 癸 己 丙
亥 酉 酉 寅 ——》年空:辰巳 日空:寅卯
藏干:甲壬 辛 辛 丙甲戊
藏神:官才 食 食 印官劫
旺衰: 胎 長 長 死
納音:平地木 劍鋒金 大驛土 爐中火
命主從5歲1個月19天開始行大運行大運,于每一交運年的十月十一日交運日交運。
大運:
十神: 才 食 傷 比 劫 梟 印 殺
年齡: 05 15 25 35 45 55 65 75
干支: 壬 辛 庚 己 戊 丁 丙 乙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丑
旺衰: 沐 冠 臨 帝 衰 病 死 墓
始于:1964 1974 1984 1994 2004 2024 2034
流年:
甲辰 甲寅 甲子 甲戌 甲申 甲午 甲辰 甲寅
乙巳 乙卯 乙丑 乙亥 乙酉 乙未 乙巳 乙卯
丙午 丙辰 丙寅 丙子 丙戌 丙申 丙午 丙辰
丁未 丁巳 丁卯 丁丑 丁亥 丁酉 丁未 丁巳
戊申 戊午 戊辰 戊寅 戊子 戊戌 戊申 戊午
己酉 己未 己巳 己卯 己丑 己亥 己酉 己未
庚戌 庚申 庚午 庚辰 庚寅 庚子 庚戌 庚申
辛亥 辛酉 辛未 辛巳 辛卯 辛丑 辛亥 辛酉
壬子 壬戌 壬申 壬午 壬辰 壬寅 壬子 壬戌
癸丑 癸亥 癸酉 癸未 癸巳 癸卯 癸丑 癸亥
止于:1973 1983 1993 2003 2013 2024 2033 2043
命主:1990年31歲時歲運并臨運并臨。
四柱神煞:
年柱:驛馬
月柱:文昌 將星 災煞
日柱:文昌 學堂 將星 災煞
時柱:天德 國印 劫煞 孤辰 亡神 空亡
大運神煞:
壬申:天乙 金輿 披麻
辛未:太極 華蓋 吊客
庚午:月德 祿 咸池 披麻
己巳:驛馬 羊刃 空亡
戊辰:太極 紅鸞 空亡 元辰
丁卯:將星 空亡
丙寅:天德 國印 空亡
乙丑:太極 華蓋 喪門
胎元:甲子(海中金)
命宮:庚午(路旁土))
胎元神煞:天乙 咸池
命宮神煞:月德 祿 咸池
八字五行個數(本氣):
2個金,1個木,2個水,1個火,2個土
八字五行個數(含余氣):
2個金,2個木,2個水,2個火,3個土
八字五行得分:
土:9 火:10 同類得分:19
金:28 木:10 水:28 異類得分:66
相差:-47 綜合旺衰得分:-43八字過弱
日干得令.
命局分析:本命屬豬命屬豬,平地木命地木命。食神格食神格。
己日干生酉月生酉月,處長生之地生之地,得令但不得勢不得勢,食神臨旺地臨旺地。天干偏財透出財透出,在酉月不得令但得生但得生,地支有強根而旺根而旺。天干正印透出印透出,在酉月不得令不得令,地地支無強根無強根,正印無力印無力。天干比肩透出幫身出幫身,在酉月得令月得令,地支無強根無強根,比肩無力肩無力。地支寅木正官木正官,天干不透干不透,酉月正官無力官無力。地支酉金食神金食神,得令而旺令而旺。
八字過弱字過弱,以印比為喜用為喜用。
《窮通寶鑒》調侯用神參考:
己土生于酉月(丙癸):丙火溫土火溫土,癸水潤土水潤土,取辛輔癸辛輔癸。
命中丙癸透出癸透出,癸水滋潤躁土潤躁土,有丙之正印助我身助我身,身旺且能任財能任財,富貴之命貴之命。
常用神煞:
天乙:子申子申 驛馬:巳亥
華蓋:未丑 將星:卯酉
金輿:申 天德:寅
祿神:午 羊刃:巳
劫煞:申寅 災煞:酉卯
咸池:子午 月德:庚
刑沖合害:亥 酉 酉 寅
三刑: 亥 酉 酉 巳申
三合: 卯未 巳丑 巳丑 午戌
: 寅 辰 辰 亥
相害: 申 戌 戌 巳
相沖: 巳 卯 卯 申
命帶自刑帶自刑,缺乏獨立自主精神主精神,做事不能有始有終始有終,敵視他人視他人,喜三五成群聚集群聚集,有小集團利益傾向益傾向。能患難相處難相處,共享富貴之時貴之時,不起戒心生疑心生疑心!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平日能夠好運連連、天天都有驚喜在等著自己著自己,但只有少部分的認才有可能有可能,但對于運氣不好的人來說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找到改運氣最好的方法的方法。
一是要調整心態整心態。心態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外界就像是一面鏡子面鏡子,如果你心態不好態不好,心情不好情不好,那么惡運就會伴隨著你隨著你,相反,如果你心態是放松的放松的,是開心的開心的,是樂于助人的助人的,是熱愛生活的生活的,那么你的心能產生良性的影響的影響,你身邊的環境也會變得慢慢好起來好起來。
二是要多行善事行善事。做善事做善事,不用說不用說,朋友們都會明白會明白。關鍵是哪些事情才算善事呢善事呢?其實,做善事很簡單很簡單,比如,你給郁悶的朋友解悶也算是善事哦善事哦。當然,如果你能到希望小學給學生們講故事或者給慈善機構捐款構捐款,都是大大的善事的善事。不過,善事不分大小分大小,心意最重要最重要。幫助你能幫助的人助的人,老天通常會眷顧這樣的好心人好心人,好人總有好報的好報的。
三是要去除霉運除霉運。準備三十三顆糯米顆糯米,將自己的三根頭發放入糯米中(三三三代表散散散),再把糯米和頭發一起放入紅包袋中包袋中,出門時將紅包袋放置離家最近的十字路口字路口,讓人和車輛踏過輛踏過,霉運就會隨之散去之散去!隨之而來的就是好運是好運。
四是要佩戴本命佛本命佛。據佛經記載經記載,每個人從先天一生下來就有位菩薩或佛在守護您守護您,所生之日與有緣之佛結緣佛結緣,被稱為“本命佛”。本命佛主要是命里面缺少什么補什么補什么,佩戴者能夠濟財護身保平安保平安,尤其本命年、逢九年時能打通流年關節年關節,疏通流年運勢年運勢,逢兇化吉兇化吉,離苦得樂
屬馬人出生年的命運:
1954 年出生屬云中之馬中之馬,是沙中金命中金命。為人和氣人和氣,心地善良地善良,喜交朋友交朋友,利官近貴官近貴,逢兇化吉兇化吉,遇難成祥難成祥。六親無靠親無靠。女人能言善辯言善辯,多出風頭之命頭之命。
1966 年出生屬行路之馬路之馬,是天河水命河水命,為人清閑人清閑,初年得財如泰山如泰山,可耗錢也如水沖沙水沖沙,其視金錢如浮云如浮云,宜做手藝技術工作可做生意做生意。初始有名有利名有利,后運發財興旺財興旺。女人輕奇巧妙之命妙之命。
1978 年出生屬欄內之馬內之馬,是天上火命上火命。為人志氣寬宏氣寬宏,一生衣祿豐足祿豐足。容貌端正貌端正,性格溫和善良和善良。少年多波折多波折,老來福壽雙全壽雙全。女人六親無靠親無靠,家業興旺之命旺之命。
1990 年出生屬堂內之馬內之馬,是路旁土命旁土命。為人口直心快直心快,有官運得貴人扶持人扶持。衣祿豐盈祿豐盈。男人持家人持家,女人助夫教子夫教子,秀氣漂亮之命亮之命。男子有固執的性格的性格,如果注意果注意,受人欽佩人欽佩。
2002 年出生屬軍中之馬中之馬,是楊柳木命柳木命。為人勤儉人勤儉,聰明伶俐明伶俐,有才華智謀華智謀。早年財物不聚物不聚。中年發達年發達,晚年興旺年興旺,做事要小心要小心,防患于未然于未然。女人興家人興家,賢能之命能之命。
一、1978年屬馬2024年財運運勢
每個人的財運運勢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到自身的事業運勢情況影響況影響。因為財運分為正財收入和偏財收入財收入,正財主要就是工作上的收入的收入,所以事業運勢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正財的收入情況入情況。在2024年,因為害太歲的原因的原因,導致屬馬人在工作上的情況不太理想太理想。屬馬人今年在工作上常常會因為工作的問題和同事發生摩擦和糾紛和糾紛,給自己樹立了很多的敵人的敵人。少數人可能會為了利益了利益,暗中給屬馬人下絆子下絆子,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箭難防,務必要多長點心眼點心眼,不要傻乎乎被人給騙了給騙了。在正財的收入上有很大的阻礙的阻礙,偏財方面也不太走運太走運。今年是不適合投資的一年的一年,還會有破財的危險的危險。投資一些項目很容易就血本無歸本無歸,讓自身的財富受到更大的損失的損失。所以建議在今年在事業上多下些功夫些功夫,盡量不要與他人起沖突起沖突,多認真工作真工作。
二、78年屬馬42歲以后財運怎么樣
78年的屬馬人在2024年就是43歲了,已經算是42歲以后了以后了。雖然在牛年的財運運勢不好的不好的,但是在過后財運運勢就會有所提高所提高。但前提是前提是,屬馬人千萬不能因為一時的困境而自暴自棄暴自棄,導致即使財運來了運來了,也沒有把握住把握住。在平時不要有太多的花銷的花銷,留存一些錢財以外財以外,在工作上還應當保持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作態度,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務能力,爭取得到上司的賞識的賞識。只要在2024年不要產生太大的矛盾的矛盾,那么之后的事業運勢也會有起色有起色,讓你的正財收入慢慢的回歸正財起來財起來。
怎樣求得財源滾滾源滾滾?
實際上實際上,這個問題早就已經解決了解決了,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真實例子實例子,都比比皆是比皆是。
一、先看網上的精文章:《放生三年了》、《我同修工作搞定作搞定,我也加薪也加薪,三星期內我家年收入增加十四萬人民幣人民幣!》,自已搜索來看吧來看吧,非常震憾的震憾的。
二、只要用關鍵詞:“讀經感應”、“念佛感應”、“放生感應”等搜索等搜索,就能找到更多、更精的文章的文章,說得都是作者親身體會身體會。
三、關于如何改變命運例子:1、《一個女孩的隱形翅膀》;2、還有一本非常出名的關于如何改命的書命的書,書名叫《命自我立》,作者袁黃者袁黃,明朝著名的全能天才能天才。史書這樣評論他:大明朝從來不缺天才缺天才,但象袁黃這樣的全能天才是不多見的多見的。他的造旨遍及行行業業、方方面面方面面。無論什么學問么學問,只要他想學他想學,一學就通、一學就精學就精。他把自已成功的經驗總結為四點為四點,寫成書寫成書。袁黃法號了凡號了凡,因此,《命自我立》又叫《了凡四訓》。原著是古文是古文,網上有現代文譯本文譯本。
四、求財的方法還有很多:放生、讀《地藏菩薩本愿經》、讀《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持誦《雨寶陀羅尼咒》等等,可多了可多了。其實,只要堅持修行佛法行佛法,不僅財富僅財富,人世間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都會有都會有,都會實現會實現。只管一門心思念佛修行就行了就行了。
五、讀地藏經是佛門常用的修行方法行方法。堅持每天洗手端坐手端坐,從頭到尾讀一遍地藏經(多讀幾遍更好),形成習慣成習慣,持之以恒之以恒,就是修行地藏經了藏經了,堅持的時間越久越棒久越棒,改變越大;
六、地藏經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得到:1、網上下載;
2、用關鍵詞“免費結緣地藏經”搜索,就能找到免費結緣的網址;
3、用關鍵詞“弘化社”,找到免費結緣經書的弘化社主頁社主頁,里面就有經書結緣版了緣版了,免費的;
4、到附近的廟里去請里去請。
七、有很多大型的論壇交流、學習。比如“宣化上人法寶網”、“弘化社”、“地藏論壇”、“地藏緣論壇”、“中華放生聯盟”等等。直接用論壇名稱搜索稱搜索,就能找到了找到了。
(心愉原創作品創作品,歡迎轉載迎轉載,無需注明出處明出處,功德無量)
天蝎天性比較冷漠較冷漠,也是十分霸道的霸道的,只要是他看上過的上過的,就算不愛了不愛了,他也認為這個人應該永遠是他的是他的,但是如果他真的愛你的愛你,他會毫不猶豫的把你綁在他的身邊的身邊,十分霸道分霸道,有時他的冷漠也有可能是在試探你試探你,對于你說的那位的那位,可能他自己也比較糾結較糾結,現在就看你是愿意用時間等他的答案的答案,還是放手了放手了。我喜歡的人也是天蝎是天蝎,所以比較了解
baidu
你覺得你做事順利嗎順利嗎?人際關系順利嗎順利嗎?如果順利那不就是運氣不錯嗎不錯嗎?
其實很多事都要靠我們自己的努力的努力,做事不成功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好事多磨~,這樣堅持下去總會成功滴~
如果你只想看最近一段時間的運氣的話氣的話,可以搖掛~分析一下析一下,但是只是個參考個參考,不能完全滴去相信
可以下載專門的軟件
想算命報出生的
年
月
日
時
(
注明陰歷還是陽歷
和
性別
以及
出生的地區)
說明要算的事情等事情等。
文/區宇俊 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是想發財的發財的,不想發財的人恐怕現在還沒有出生有出生。不同的只是有人發財的欲望特別強烈別強烈,并為之奮斗一生斗一生,其中有的人甚至不惜以身 試法、不擇手段擇手段。有人發財的欲望不甚強烈甚強烈,只是有空時想想時想想,但是想歸想想歸想,并沒有為了發財而付諸什么實際的行動的行動。有人則比較達觀較達觀,一切順其自然其自然,沒有刻意強 求而已求而已。即使是孔子這么一個圣人個圣人,他也想發財想發財,曾經說過:“富而可求也可求也,雖執鞭之士鞭之士,吾亦為之;富而不可求也可求也,從吾所好吾所好。”用現在的話意思就是思就是,如果發達 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力得到,那么就算是做個司機他也愿意做;若是發達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力得到,那么他就去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的工作。可見發財之心人皆有之皆有之,是人 類的一種正常的欲望的欲望。 不過欲望歸欲望歸欲望,實際上每個人能否心想事成是各人有各人的定數的定數的。美國有一個著名學者做過一份調查份調查,研究美國的富豪們有什么異于常人的 特點,結果發現富豪們的智力各異力各異,性格各異格各異,品味各異味各異,并沒有什么和常人不同人不同,唯一的特點就是富豪們全部都是工作狂工作狂。如果是工作狂就可以成為富豪的話豪的話,那 么問題就簡單了簡單了,人人日以繼夜工作就是了就是了,這樣豈不是滿街都是富豪是富豪?可是在現實中現實中,勤勞的人不少人不少,富豪的人不多人不多,這又怎么解釋呢解釋呢?有人自作聰明作聰明,總結出一 條發達秘笈達秘笈,就是:發達=才干+勤奮+機遇。這個秘笈聽起來很有道理有道理,很多人容易接受易接受,不過卻經不起事實檢驗實檢驗。因為在社會現實中現實中,有不少人既有才干有才干,人又 勤奮,而且又有好的機遇給他遇給他,但是他并沒有發達有發達!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樣呢?因為他命中本來就沒有發達的標志的標志,怎么能發達呢發達呢?這個道理就象我們到銀行取錢行取錢,無論怎么 有才干有才干,無論怎么努力么努力,也無論有怎樣的機遇的機遇,前提是在銀行里有該讓我們取的錢才行啊才行啊!如果在銀行里沒有該讓我們取的錢取的錢,那么我們越是有才干有才干,越是努力去 取,越是有好的機遇(比如銀行有某方面的漏洞),我們就越是容易犯錯易犯錯,甚至因此招來大禍來大禍。筆者不是說發達不需要才干、勤奮和機遇和機遇,而是說才干、勤奮和機遇 還不能使人發達人發達,還需要自己是發達的命這一個大前提大前提。所以,發達的秘笈不是才干+勤奮+機遇,而是富貴命+人生的過程的過程。換言之換言之,一個人生得一條富貴命富貴命,再 加上他人生的過程就是發達是發達。 既然能否發達是命中有定數的定數的,那么我們就無需挖空心思、巧取豪奪去獲取財富取財富,只要做好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做的事,至于成敗得失順其自然就是了就是了。所謂“命里有時終須有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君了愛財了愛財,取之有道”,一切順天而行便是行便是。否則的話則的話,反而會使自己陷入被動之中動之中。 那么我們該怎樣才可以了解自己命中的財富和財運呢財運呢?方法有很多有很多,這里介紹的主要是四柱的預測方法: 一、先排出自己的八字的八字。可以買一部命書照著書中所說去做說去做,也可以在網上輸入自己的出生時間生時間,八字很快就出來了出來了。 二、把八字排上十神上十神。如果是買命書自己排八字排八字,那么照著書中所說去做即可;若是在網上排八字排八字,一般都是已經配好了十神了十神。 三、分辨自己的八字是正格或是變格是變格。這一步難度最大度最大,可以參閱拙著《區子命法》一書的有關論述關論述,也可以打電話請教易學界有關人士關人士。 四、如果自己是正格命正格命,那么身強的主要看命中的財星、食傷星的旺衰而定財富的大小的大小,身弱的主要看命中印比劫的幫助力度而定財富的大小的大小。若是變格命變格命,則看自 己的命格氣勢而定財富的大小的大小,氣勢越純正財富越大富越大,反之則越小則越小。至于自己是身強或是身弱是身弱,變格純正或是不純正不純正,可以參閱拙著閱拙著,也可以打電話請教易界中人界中人。 五、身強命行財運、食傷運時就是財星高照的時候;身弱命行比劫、印綬運時就是財來尋我的時候;變格命行順勢運時就是財運亨通的時候的時候。 六、身強命行印綬、比劫運時就是財運不暢或破財的時候;身弱命行財運、食傷運時就是與財無緣的時候;變格命行逆勢運時就是入不敷出的時候的時候。 我們知道了自己什么時候財運好財運好,什么時候財運差財運差,就可以懂得人生進退了進退了。當我們財運好時宜采取攻勢取攻勢,財運平平宜采取守勢取守勢,財運差時宜撤退宜撤退,這樣就可以使自己長立于不敗之地敗之地。 以上介紹的是給不懂命人士自己查財運的方法的方法。 您可能感興趣的博文:凡圣問對 易學是科學之母區氏時空還原論 2010年吉兇方位排座次易界內高人與高手的分別 風水可以忽視嗎怎樣了解自己的官運 怎樣的命格才可以成名風水的原理 風水理論中的最大陷阱易經—容易的經 財神臨宅財運旺去往論壇瀏覽此文章此文章,參與討論
淮南子》簡介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及門客李尚、蘇飛、伍被等共同編著同編著。
《漢書·藝文志》列《淮南子》為雜家為雜家,實際上實際上,該書是以道家思想為指導為指導,吸收諸子百家學說家學說,融會貫通而成通而成,是戰國至漢初黃老之學理論體系的代表作代表作。
劉安(前179—前121年),漢高祖劉邦之孫厲王劉長之子長之子。
再論《文子》與《淮南子》的關系問題(上)
感謝作者授權
內容提要:《淮南子》和《文子》的關系是很清楚的清楚的,《淮南子》有可能稱引而不是抄襲了古本《文子》,今本《文子》卻大量抄襲了《淮南子》,今本《文子》對《淮南子》的抄襲可以總結為:大量拷貝、刪節摘錄、改頭換面、概括虛化、弄巧成拙五條二十個字十個字,每一條都可以找出確鑿的證據的證據。
關于竹簡《文子》、今本《文子》與《淮南子》的關系問題系問題,無論是《文子》研究,還是《淮南子》研究,都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的問題。就目前學術界的觀點而言點而言,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接受竹簡本子與今本《文子》應當區別對待別對待,今本《文子》大量抄襲了淮南子的觀點;但仍有學者堅持認為是《淮南子》抄襲了《文子》而今本《文子》大體可信;還有的學者認為《文子》和《淮南子》相互抄襲;另有學者認為《文子》和《淮南子》沒有誰抄襲誰的問題的問題,而是它們有共同的來源的來源。可以說可以說,《文子》和《淮南子》可能的關系無非也就是這幾種這幾種,各種觀點的提出和相互駁難將會使討論更加深入加深入。本文將在時賢研究的基礎上基礎上,較集中地討論今本《文子》如何抄襲《淮南子》的問題的問題,以就教于大方于大方。
一、四個最基本的事實
其一、今本《文子》與《淮南子》重合太多合太多,而竹簡《文子》和《淮南子》呼應太少應太少。如果有一段話簡單地在這本書里有書里有,在那本書里也有里也有,當然談不上誰抄誰的問題的問題,但是《淮南子》和《文子》中的內容在相重合的同時的同時,形式上又發生了變化了變化,這就為我們分析二者的關系提供了線索了線索。最主要的是這種重合不是個別的個別的,而是普遍的普遍的。
丁原植先生統計今本《文子》約有39,228字,(!)筆者用電腦統計腦統計,為39,231字 ,(指未加句讀的白文)相差無幾差無幾,其中30,800多字見于《淮南子》或和《淮南子》基本對應本對應,最后兩篇主要內容完全見于《淮南子》。(陳麗桂先生認為《上仁》一篇也全部見于《淮南子》,這樣除去最后三篇后三篇,《文子》正好為九篇為九篇。(2)實際上《上仁》一篇有1,100多字不見于《淮南子》,占《上仁》一篇的三分之一分之一。)從字數上來講上來講,今本《文子》近四萬字四萬字,其中近80%左右和《淮南子》中有關內容完全重合全重合,也就是說今本《文子》中只有不到八千多字的內容不見于《淮南子》。如果沒有竹簡《文》的出土的出土,我們還可以說可以說,《文子》一書“為《淮南子》吸取殆盡取殆盡,”但是竹簡《文子》中現存的內容絕大多數和《淮南子》沒有對應關系應關系。《淮南子》雖亦雜采諸書采諸書,但“首尾條貫、自成機杼”,且取他書者基本保留原貌留原貌,而在今本《文子》中卻大都變成了“老子曰”的內容的內容,尤其是不同身份的對話者被悉數抹去姓名去姓名。竹簡《文子》目前的釋文和《淮南子》明確對應者很少者很少,而且個別相對應的材料是否就是竹簡《文子》中的內容還不確定不確定。(詳后)
其二、今本《文子》和竹簡《文子》從內容到形式都是異大于同大于同,而今本《文子》和《淮南子》卻是同大于異大于異。更為主要的是要的是,《淮南子》一書,立論宏偉論宏偉,視野廣闊野廣闊,近于《莊子》;典故豐富故豐富,廣征博引征博引,近于《呂覽》;文辭華麗辭華麗,講究聲韻究聲韻,近于漢賦于漢賦,囊括眾家而自成一體成一體,文風統一風統一。相比之下比之下,竹簡《文子》文風樸素風樸素,言簡意賅簡意賅。
其三、竹簡《文子》下葬于西漢末年漢末年。這個時間一方面晚于《淮南子》的問世;另一方面一方面,劉向歆見父子領校秘書的時間和八角廊四十號漢墓的下葬時代都是在西漢未年漢未年,相差最多不過30年。漢成帝河平之年(前26年)劉向受命領校秘書校秘書,至綏和二年(前7年),劉歆繼續父業續父業。李學勤先生已經指出經指出,可知九篇本的《文子》存在于西漢晚期漢晚期。八角廊40號漢墓正好屬于這一時代一時代,發掘者推斷墓主是中山懷王或孝王或孝王,但傾向于前者于前者,中山懷王卒于宣帝五鳳三年(前55年),比劉向校書早21年,孝王卒于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則接近劉歆領校秘書之年書之年。“無論如何論如何,劉向歆父子所見《文子》應該和竹簡本一致本一致,至少也是相似的相似的。”(3)當然不能排除劉向歆父子整理不同的《文子》傳本,在結構和篇名上作一些編輯的可能的可能。但是,如果當時的《文子》就和《淮南子》有如此大量內容重合容重合,劉氏父子和班固不會熟視無睹的無睹的。而對于《文子》一書純粹性的質疑是從唐柳宗元開始的開始的。
其四、竹簡《文子》有上下經之分經之分,而《漢書·藝文志》著錄為九篇為九篇,魏晉以來的著錄則有十篇、十一篇、十二篇數種篇數種。今本《文子》多為十二篇(《四庫全書》兩淮鹽政采進本也分為上下卷)。孫星衍認為“班固”《藝文志》稱九篇者九篇者。疑古以《上仁》、《上義》、《上禮》三篇為一篇為一篇,以配《下德》耳。孫星衍的這種懷疑是沒有根據的根據的,他的判斷也令人費解人費解。如果,《上仁》、《仁義》、《上禮》三篇為一篇為一篇,那么《文子》一書是十篇而不是九篇是九篇。這里的“上”都是“尚”的意義的意義,不知和“下德”如何“配”法。
以這些基本的事實為前提為前提,我們不難推論是今本《文子》抄襲了《淮南子》。李厚誠先生最近撰文說“張豐乾君此前曾有一文論《文子》與《淮南子》關系,認今本《文子》為偽”,他還批評了“張君認今本《文子》為偽的主要理由”,(4)實際上實際上,筆者從來沒有論定今本《文子》是偽書是偽書,而是一直強調直強調,竹簡《文子》的出土證明今本確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本之木。但二者從形式到內容相去甚遠去甚遠,不可相提并論提并論。對比兩者的同異的同異,就不難發現今本必晚出于竹簡本竹簡本。今本的出現不會早于東漢前期漢前期,《淮南子》不可能抄襲今本《文子》,它和竹簡《文子》也沒有多少直接聯系接聯系,是后人大量抄襲《淮南子》以補充今本《文子》,以至于《文子》其書面貌大變貌大變。換言之換言之,我認為我認為,今本《文子》不全真不全真,也不全偽不全偽,而是如柳宗元所言元所言,是“駁書”,竹簡《文子》的出土確證了這一點這一點。下面更進一步地證明這一點這一點,同時回答學術界的一些猜測些猜測。
二、今本《文子》比竹簡本更早嗎——關于竹簡《文子》的“避諱”
今本《文子》晚于竹簡本竹簡本,不光是“理當如此”,而是有確鑿的根據的根據,容易形成共識成共識。但趙建偉先生最近提出今本《文子》的主體部分要早于竹簡《文子》,為竹簡《文子》所本。他的主要根據是竹簡第0806號:“也,大而不衰者不衰者,所以長守□,這兩句簡文與今本《文子·道德》“盈而不虧而不虧,所以長守富也”,相對應相對應,“很明顯很明顯,簡文為了避漢惠帝劉盈的諱而把盈改成了大成了大,今本則保存了古本的原貌的原貌。”(5)
這里首要的問題是“大而不衰者不衰者,所以長守□”和今本“盈而不虧而不虧,所以長守富也守富也,”是否對應的問題的問題,“不衰”和“不虧”顯然不是對應的對應的。竹簡0864號為:“高而不危者不危者,所以長守民”,今本則為“高而不危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守民”與“守貴”也不是對應的對應的。實際上竹簡本與今本在這個問題上差異是比較大的較大的,簡本:
0908 也,見小故能成其大功其大功,守靜□
0806 也,大而不衰者不衰者,所以長守□
0864 高而不危而不危,高而不危者不危者,所以長守民
2327 有天下有天下,貴為天子為天子,富貴不離其身
今本:
處大,滿而不溢;居高,貴而無驕而無驕。處大不溢大不溢,盈而不虧;居上不驕上不驕,高而不危而不危。盈而不虧而不虧,所以長守富也;高而不危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富貴不離其身離其身,祿及子孫及子孫,古之王道具于此矣于此矣。
今本所討論的問題可分解如下:
處大,滿而不溢而不溢,處大不溢大不溢,盈而不虧而不虧,盈而不虧而不虧,所以長守富;
居高,貴而無驕而無驕,居上不驕上不驕,高而不危而不危,高而不危而不危,所以長守貴 。
富貴不離其身離其身,祿及子孫及子孫,古之王道具于此矣于此矣。
和簡本一樣本一樣,今本也是討論了“大”的問題的問題,簡本中的“大而不衰”是和上文的“見小故能成其大功”相呼應的呼應的。今本中也提到了“大”,但是不是講“大而不衰”,而是說“處大不溢”。
《孝經·諸侯章》有相近的言論:
在上不驕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節謹度,滿而不溢而不溢。高而不危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離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人民其人民,蓋諸侯之孝也之孝也。
《孝經》的這段話非常著名常著名,在《呂氏春秋·察微》中就被引用被引用。這段話的脈絡也可分解如下:
在上不驕上不驕,高而不危而不危,高而不危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守貴也,
制節謹度節謹度,滿而不溢而不溢,滿而不溢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守富也。
富貴不離其身離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人民其人民,蓋諸侯之孝也之孝也。
對比一下比一下,不難發現難發現,今本《文子》是綜合了《孝經》和竹簡《文子》中的思想的思想,“處大不溢”一詞,“處大”來自竹簡《文子》,而“不溢”來自《孝經》。今本《文子》和竹簡《文子》都討論大和高的問題的問題,大者謂功大謂功大,高者謂位高謂位高,而《孝經》中討論的卻是“在上”和“節度”的問題的問題。同時,今本《文子》的落腳點又在守“富貴”之上,和《孝經》一致而和竹簡《文子》關注“守民”不同。從今本《文子》和竹簡《文子》的同中之異恰好可以看出今本《文子》是如何改竄竹簡本的簡本的。所以,“大而不衰”和“盈而不虧”不是對應的對應的,竹簡《文子》因為避諱而把“盈”,改成了“大”也就無從談起了談起了。
實際上實際上,盈而不虧一詞虧一詞,常和“盛而不衰”一詞聯用詞聯用,《淮南子·泰族訓》:“夫物未常有張而不馳而不馳,成而不毀者也毀者也,惟圣人能盛而不衰而不衰,盈而不虧而不虧。”顯然,“大而不衰”和“盛而不衰”是同義詞同義詞,和“盈而不虧”相對為文對為文,而不是相互替換的關系的關系。“大”和“盈”在 文意上也相去甚遠去甚遠。所以,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度來看,竹簡《文子》因為避漢惠帝劉盈之諱而把“大”改成“盈”是不可能的可能的,以此為依據認為今本早于竹簡本更是靠不住的不住的。
至于江寧先生所言生所言,今本《文子》中有些是后人無法“竄入”,不能偽造的偽造的。他的主要例證是《文子·自然》:“圣人兼而用之而用之,故人無棄人無棄人,物無棄材”,是引用今本《老子127章的》“棄材”在傳世本《老子》中無一例外地作“棄物”,而在帛書早、乙本都作“棄財(材),由此可以證明今本《文子》的早出、而《淮南子·道應訓》也有引27章這一句這一句,“由此看來此看來,《文子》本是有獨立來源的來源的,并非全抄《淮南子》。”(6)
今本《文子》沒有全抄《淮南子》是完全正確的正確的,但它抄了《淮南子》的地方卻是不可置疑的置疑的。江先生所舉《文子·自然》中的那段話實際上是和《淮南子·主本訓》中的一節相對應的對應的,在這一節中一節中,《淮南子·主術訓》說“無棄材”,今本《文子》也說“無棄材”,不是抄襲又是什么呢什么呢?
而江先生所提到的今本《文子》中的“非君子之寶”影響了《老子》的傳本也是需要討論的討論的,因為帛書《老子》已經有了“非君子之器”一詞,而帛書本雖下葬于漢初但它的抄寫時間以及撰作時間則是比較早的較早的,這是用不著強調的強調的。
三、《淮南子》是《文子》的義疏并篡改了《文子》嗎——關于《淮南子》的“避諱”問題及其它
王利器先生認為今本《文子·上義篇》“今志人之所短之所短,忘之所長之所長。《淮南子·氾論訓》作“今志人之所短之所短,而忘人之所修”,“此則以淮南厲王名長王名長,故諱長為修也為修也。此尤為《淮南子》竄改《文子》之的證之的證。”(7)但對照一下今本《文子·上義篇》與《淮南子·氾論訓》相對應的文字的文字,卻發現王先生的這一說法是站不住腳的住腳的。
第一, “長”(zhang)在《淮南子》中反復出現復出現,“長”(chang)也不鮮見不鮮見,如《時則訓》:“日長至日長至,陰陽爭”,《謬稱訓》:“言小人不在其位在其位,不可長也”,《道應訓》引《老子》之言“揣而銳之而銳之,不可長保也長保也。”
第二、《氾論訓》這段話主要是討論不能對人求全責備全責備,要從大處著眼處著眼,主題是“責人以人力”和“自修以道德”,此處“修”乃“修養”之“修”,和“長”風馬牛不相及不相及,所以說所以說,“今志人之所短之所短,而忘人之所修”是不可能找到賢人的賢人的。今本《文子·上義篇》前文把“修道德”改為“修道”,后文見一短字而把“修”改為“長”,竄改之跡無可辨駁可辨駁。
王利器先生所言《淮南子》,“竄改《文子》之文以為楚語為楚語。”實際上卻是今本《文子》據高誘或許慎之注改動了《淮南子》,因為如果是《淮南子》改了《文子》,那么改為應該是全面的全面的,而今本《文子》改動《淮南子》則主要以許慎、或高誘之注為依據為依據,事實正是今本《文子》對《淮南子》“楚語”的改動都沒有超出許慎或高誘之注誘之注。《淮南·主術訓》:故善建者不拔“高誘注“言建形也”,今本《文子·上仁》第7章,“故善建者不披者不披,言建之無形邊無形邊。”正如曾達輝等先生所言這不僅是抄襲之鐵證之鐵證,也說明抄襲行為生在高誘以后誘以后。
《淮南子》多用典故人名故人名,而今本《文子》則據字形及段落大意改之意改之,并且把《淮南子》對文獻的誤解一并抄入并抄入。說明造作者水平不高平不高。
今本《本子·上德》“雖未能見”之語,在《淮南子·繆稱訓》中為“離朱弗能見也能見也。”“離朱”是人名是人名,古之明目者明目者,《莊子·駢拇》中曾提到此人到此人,《孟子·離婁上》曰:“離婁之明婁之明,公輸子之巧子之巧,可以規 ,不成方圓成方圓。”漢趙歧注:“離婁者離婁者,古之明目者明目者,蓋以為黃帝之時人也時人也,黃帝亡其玄珠其玄珠,使離朱索之朱索之,離朱即離婁也離婁也,能視于百步之外步之外,見秋毫之末毫之末。”
今本《文子》不解“離(離)朱”為誰,而根據字形改為“雖(雖)未” 進一步暴露了抄襲的痕跡的痕跡。
《淮南子·繆稱訓》中有“文王聞善如不及如不及,宿不善如不祥”一語,是指“文王”而言,并進一步解釋說文王不是因為時間不夠間不夠,而是擔心隨著日月的推移會發生禍患生禍患。《說苑·政理》中記載太公與文王的對話的對話,文王稱贊太公說得在理得在理,太公則進一步指出:“宿善如不祥”,
文王問于呂望曰:“為天下若何下若何?”對曰:“王國富民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存之國,富大夫;亡道之國道之國,富倉府;是謂上溢而下漏而下漏。”文王曰:“善!”對曰:“宿善不祥善不祥。是日也是日也,發其倉府其倉府,以賑鰥、寡、孤、獨。”
“宿”即留,存而不發之意發之意,如《孟子·萬章》:“仁人之于悌也于悌也,仁人之於弟也於弟也,不藏怒焉藏怒焉,不宿怨焉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而已矣。”《管子·輕重》:“懷宿怨而不戰”。太公的意思是知道是正確的道理的道理,即把它留存起來(不去執行),就如同是不吉利的東西的東西。這個道理是非常深刻的深刻的。所以文王當天就開倉放糧倉放糧,救濟弱勢群體勢群體。《墨子·公孟》中記載公孟子懂得了服飾和行為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的聯系,認為墨子講得對講得對,隨即就要脫掉他初見黑子時所穿戴的行頭的行頭,因為他也聽說過“宿善如不祥”的說法的說法。可見,“宿善如不祥”,是接著“善”而言的而言的,強調不能把“善”留存起來存起來,積壓下來壓下來,而是要立即付諸行動諸行動。所以向宗魯認為《淮南子》和《文子》中“宿不善”一語中“不”是衍文是完全正確的正確的。向宗魯向宗魯,《說苑校證》,第150頁。但向氏等人所言《說苑》中“對曰”也是衍文卻是錯誤的錯誤的。“宿善不祥”和“上溢而下漏”都是太公對文王之語王之語。
《淮南子·繆稱訓》引用這個典故時保留了“文王”,最后落腳點是“故曰:周邦雖國邦雖國,其命維新命維新。”而這個重要的結論在今本《文子·上德》中卻沒有出現有出現,今本文子把文王“聞善如不及如不及,宿不善如不祥”當作了“老子曰”的內容的內容,而且也不見“文王”的字樣的字樣,與之相關的上下文又都能在《淮南子·繆稱訓》找到,文句的順序都保持一致持一致,只能說是今本《文子》斷章取義地抄襲了《淮南子》,這也證明《淮南子》不可能是《文子》之“義疏”。《繆稱訓》在這里說到的“宿不善如不祥”應該是“宿善如不祥如不祥。”《論語·季氏》載孔子之言:“見善如不及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如探湯。”這里“善”與“不善”相對為文對為文,《淮南子·繆稱訓》大概受了影響了影響,亦或是后人在傳抄時受了《論語》的影響的影響,添加了一個“不”字,使文意南轅北轍轅北轍,并且把太公對文王之語說成是文王之事王之事。今本《文子》照舊抄錄舊抄錄,同樣衍出一個“不” 字,“抄襲”二字并非誣妄非誣妄。
《淮南子·氾淪訓》中的“今人所以犯囹圄之罪圄之罪,而陷于刑戮之患者之患者,由欲無厭欲無厭,不循度量之故也”,在今本《文子》中改成了“今之為大患者大患者,由無常厭度量生也量生也。”顯然是今本《文子》概括了《淮南子》的話,而不可能是《淮南子》解釋《文子》的話,今本《文子》“由無常厭度量生也”也是匪夷所思夷所思,而在《淮南子》卻是明白曉暢白曉暢。
又比如又比如,《下德》接著所提到的“不茍得不茍得,不讓禍”在《氾淪訓》中是“不茍得不茍得,不讓福”,所謂的“不讓福”就是下文所提到的“其有不棄”,今本《文子》改“福”為“禍”違背了上下文的語境的語境,弄巧成拙巧成拙。而緊接著的一章中引用《老子》“勝人者力人者力,自勝者強”也和下文大講如何“得人心”,“用人力”而成為強者相矛盾相矛盾,《淮南子》中并沒有引用《老子》的這句話這句話,今本《文子》的蛇足之筆更使其難以逃脫抄襲之名襲之名。
--------------------------------------------------------------------------------
(!)丁原植:《〈淮南子〉與〈文子〉考辨·說明》,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版。
(2)陳麗桂:試就今本《文子》與《淮南子》的不重襲內容推測古本《文子》的幾個思想論題 ,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18輯。
(3)李學勤:《試論八角廊簡<文子>》,《文物》1996年第1期。
(4)李厚誠:《文子問題后案》,簡帛研究網8月。
(5)趙建偉:《<文子>六論》 ,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18輯;
(6)江寧:《再論文子》,簡帛研究網·網上首發8月。
(7)王利器:《文子疏義·序》,《文子疏義》,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版;又見《道家文化研究》第18輯。
四、 關于今本《文子》中的“老子曰”的問題
今本《文子》以“老子曰”開篇是貫通全書的特色的特色,也是竹簡《文子》和今本《文子》的關鍵性差別之一別之一,這里的問題在于“老子曰”出現的時間的時間。
王利器先生認為生認為,《文子》一書添加“老子曰”字樣,蓋自開元年間始也間始也。他的證據是日本古鈔本《群書治要》及日本天明五年尾張國刻末國刻末,其引文自章頭提行另起者另起者,率未冠以“老子曰”字樣。而唐玄宗時敦煌卷子中有“老子曰”出現。
筆者認為者認為,“老子曰”這種格式的出現是比較早的較早的。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載北魏李暹為“文子”作傳曰:“姓辛氏姓辛氏,葵丘濮上人濮上人,曰計然曰計然。范蠡師事之師事之,本受業于老子于老子,錄其遺言其遺言,為十二篇十二篇。”文子的身世似乎非常明晰常明晰。前人已證文子與計然是孑然不同的兩個人兩個人,而李暹《文子傳》所言文子“本受業于老子于老子,錄其遺言其遺言,為十二篇”和今本《文子》以“老子曰”為主的形式以及為十二篇的結構正相吻合相吻合,《郡齋讀書志》又曰:“按劉向錄《文子》九篇而已篇而已,《唐志》錄暹注已于今篇次同篇次同,其析之歟析之歟?”是不是李暹造作了一個新的《文子》而又借為“文子”立傳來掩人耳目呢?無論如何論如何,李暹所見到的《文子》已經和今本基本一致本一致,也就是說就是說,“老子曰”與 “老子遺言”互為注腳為注腳,無可辯駁可辯駁,它出現的下限的下限,應該是李暹見到《文子》的年代的年代。《郡齋讀書志》中說:“李暹師事僧般若支流若支流,蓋元魏人也”。《群書治要》本為各種書籍的節錄和摘要和摘要,把那些明顯不屬于《道德經》范圍的內容收錄其中錄其中,而去掉“老子曰”子樣最自然不過然不過。
曾達輝先生認為生認為,《文子》在南北朝和唐初尚有異本有異本,到唐代天寶元年(742)封《文子》魏《通玄真經》后,老子語錄形式的《文子》便定于一尊于一尊。(8)筆者深以為然以為然。李唐王朝在很長時期內以道教為國教為國教,唐太宗尊老子為李氏始祖氏始祖,唐玄宗封《文子》為《通玄真經》之外,還把《文子》和《老子》、《莊子》、《列子》一道列入科舉教育體系育體系,并置博士、助教、學生員講習這些經典些經典。《文子》在唐代受到了空前的推崇的推崇,這肯定和它通篇皆有“老子曰”有極大關系大關系。
還有些學者通過今本《文子》所引《老子》之言接近于馬王堆帛書本甚至郭店竹簡本而證明今本《文子》的早出的早出,但是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的事實,那就是今本《文子》和《淮南子》相對應的上下文中下文中,《淮南子》引用《老子》的哪句話哪句話,今本《文子》就引用哪句話哪句話,只不過個別字詞略有出入而已入而已,而且往往是關鍵的語詞都和通行本(王本)一致。如前文所述文所述,今本《文子》和《淮南子》一致的地方的地方,如果《淮南子》沒有引老子而今本《文子》引了《老子》,往往會造成上下文的脫節的脫節,由此更可以證明今本《文子》的抄襲的抄襲。
五、關于《文子》被引用的問題
筆者一直以為《淮南子》也有可能稱引了古本《文子》的一些內容些內容,但《淮南子》是以道家思想為主導的先秦至漢初思想資料的匯編的匯編,很多內容在《老子》、《莊子》、《管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甚至《論語》中找到源頭到源頭。隨著研究的深入的深入,我們可以發現竹簡《文子》和《淮南子》之間的一些直接關系接關系。
0198以壹異以壹異,知足以知權以知權,疆(強)足以蜀立以蜀立,節□
竹簡《文子》
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眾,才足以鑒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使守約,廉可以使財,人之豪也.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見嫌而不茍免,見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之杰也。
《素書·正道》
茍行以偽行以偽,則其知足以移眾以移眾,強足以獨立以獨立,此奸人之雄也之雄也,不可不誅可不誅。
《說苑·指武》
明于天道于天道,察于地理于地理,通于人情于人情。大足以容眾以容眾,德足以懷遠以懷遠,信足以一異以一異,知足以知變者知變者,人之英也;德足以教化以教化,行足以隱義以隱義,仁足以得眾以得眾,明足以照下者照下者,人之俊也;行足以為儀表為儀表,知足以決嫌疑決嫌疑, 廉足以分財以分財,信可使守約使守約,作事可法事可法,出言可道者可道者,人之豪也;守職而不廢而不廢,處義而不比而不比,見難不茍免不茍免,見利不茍得者茍得者,人之杰也之杰也。
《淮南子·泰族訓》
明于天地之道地之道,通于人情之理情之理,大足以容眾以容眾,惠足以懷遠以懷遠,智足以知權以知權,人英也人英也。德足以教化以教化,行足以隱義以隱義,信足以得眾以得眾,明足以照下以照下,人俊也人俊也。行可以為儀表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決嫌疑,信可以守約以守約,廉可以使分財使分財,作事可法事可法,出言可道言可道,人杰也人杰也。守職不廢職不廢,處義不比義不比,見難不茍免不茍免,見利不茍得不茍得,人豪也人豪也。
《文子·上禮》
這些材料相互對比互對比,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地發現,《淮南子》綜合了多種材料種材料,而今本《文子》在和《淮南子》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出現了幾處紕繆處紕繆,首先是漏掉了“信足以一異”,其次是“豪”、“杰”的順序顛倒序顛倒。再有是以“明于天地之道”概括“明于天道于天道,察于地理”,以及“者”、“而”等虛詞的省略等細節上的差異的差異。今本《文子》“智足以知權”和竹簡《文子》一致,但是又漏掉了“強足以獨立”。這種情況說明今本《文子》和竹簡《文子》異大于同大于同,而今本《文子》和《淮南子》卻是同大于異大于異,這個例子可以清楚地說明三者之間的關系的關系。
我們還需要考慮一種情況種情況,就是0198號竹簡不是古本《文子》中的內容的內容,而是類似于一起出土的“儒家者言”。不管怎么樣怎么樣,它的內容為《淮南子》所部分稱引是可靠的可靠的,但比照之下照之下,還是今本《文子》抄襲了《淮南子》。
王應麟在《困學紀聞》(卷十)中列舉了《文子》被諸多文獻所“取”的情況的情況,李學勤先生業已指出已指出,這些古書都沒有明說征引《文子》,究竟是誰襲取誰襲取誰,難于證實于證實。有些文句是流行的格言的格言,也可能為大家所共用所共用。然而,參考《文子》中的上下文上下文,和《淮南子》加以比較以比較,并核實其他的文獻的文獻,我們發現今本《文子》對《淮南子》的抄襲是難以翻案的翻案的。
“玉在山而草木潤草木潤,珠生淵而岸不枯”,王氏認為《荀子》取之。
這句話在今本《文子·上德》中是第3章第5小節,該章共有92小節,其中前16小節完全見于《淮南子·說山訓》,后面的76小節完全見于《淮南子·說林訓》。《淮南子》的材料來源眾多是公認的公認的,但《淮南子》一般保持了所引用材料的原貌的原貌,而在今本《文子》中,絕大部分都變成了“老子曰”。王氏提到的這句話在《荀子·勸學》、《大戴禮記·勸學》和《史記·龜策列傳》都出現過出現過,這些文獻中“珠生淵”都寫作“淵生珠”,《淮南子·說山訓》和《荀子》、《大戴禮記》都有“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抑秣”的典故的典故,但是《淮南子》又添加了其他的很多典故多典故,這些典故在今本《文子》中一概沒有概沒有。但是《淮南子·說山訓》最后的結論:“玉在山而草木潤草木潤,珠生淵而岸不枯岸不枯,蚯蚓無筋骨之強骨之強,爪牙之利牙之利,上食咘堁食咘堁,下飲黃泉飲黃泉,用心一也心一也。”在今本《文子》中也是連續的兩節(也可以看成一節),只是個別文字不同字不同。這種情況說明況說明,今本《文子》的抄襲在上下文的對比和多種文獻的參照下更加清楚加清楚。
“山有猛獸有猛獸,林木為之不斬之不斬,園有螫蟲有螫蟲,葵藿為之不采”(《文子·上德》)王氏認為鄭昌取之昌取之。
《漢書·蓋寬饒傳》:記載鄭昌上書頌寬饒之言:“臣聞山有猛獸有猛獸,藜藿為之不采;國有忠臣有忠臣,奸邪為之不起之不起。”《鹽鐵論·崇禮》記載賢良之言:“故《春秋》曰:‘山有虎豹有虎豹,葵藿為之不采;國有賢士有賢士,邊境為之不害’也。”《風俗通義·正失》:“《傳》曰:山有猛虎有猛虎,草木茂長木茂長。”王利器《鹽鐵論校注》:“《鹽鐵論》載此文載此文,以為出自《春秋》,當是《春秋》的今文家說文家說。漢人引傳人引傳,往往冠以本經的名稱的名稱,這是當時的通例的通例。”《鹽鐵論》的編定和蓋寬饒的活動時期都是在漢宣帝時期帝時期,《鹽鐵論》的編者桓寬又是治《春秋》的專家的專家,(見《漢書·鄭弘傳·贊》)他所指出的出處應該是非常可靠的可靠的,換言之換言之,鄭昌所引用的也肯定不是《文子》中的話中的話。
“寸而度之而度之,至丈必差丈必差,銖而解之而解之,至?/ca>
參考資料:http://www.lunwennet.com/thesis/2003/9579.html
今日財神方位在正北
五行中土多跟是什么命有關系嗎,五行缺土最苦命擴展閱讀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